| 1人回答 | 50次阅读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可通过防蚊灭蚊、对症治疗、补液支持、重症监护等方式治疗。
1、防蚊灭蚊清除积水容器减少蚊虫滋生,使用蚊帐、驱蚊剂等防止叮咬,社区开展统一灭蚊行动。
2、对症治疗发热期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禁用阿司匹林类药物,配合物理降温措施缓解症状。
3、补液支持轻症患者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出现呕吐腹泻时需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重症监护登革出血热患者需监测血小板和红细胞压积,必要时输注血小板或血浆,进行器官功能支持。
发病期间应卧床休息,选择易消化食物补充营养,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出现高热不退、皮下出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病毒性发热持续6天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干预、补液支持、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常见原因包括普通病毒感染、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或合并细菌感染。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浴或退热贴降低体温,保持室温25℃左右,避免酒精擦浴刺激皮肤。儿童建议家长每4小时监测一次体温。
2、药物干预: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或洛索洛芬钠。儿童需家长注意药物剂量,避免阿司匹林引发瑞氏综合征。
3、补液支持: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可补充口服补液盐或新鲜果汁。儿童家长需观察尿量防止脱水,必要时静脉补液。
4、就医评估:出现持续高热不退、意识模糊、皮疹或抽搐需立即就诊,可能需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排除合并细菌感染。
发热期间建议选择粥类、蒸蛋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每日8小时以上睡眠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