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5次阅读
感染艾滋病后多数患者在8-10年发病,实际发病时间受到病毒载量、免疫状态、治疗干预、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
1、病毒载量:初始感染病毒数量较高者疾病进展更快,定期检测病毒载量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
2、免疫状态: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200个/微升时进入艾滋病期,免疫系统受损程度直接影响发病时间。
3、治疗干预:规范使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将发病时间延长至20年以上,早期治疗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
4、个体差异:遗传因素、合并感染、营养状况等均可能导致发病时间存在个体化差异。
建议感染者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严格遵医嘱用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延缓疾病进展。
感染艾滋病后出现反应的时间一般为2-4周,实际时间受到感染病毒量、个体免疫状态、病毒亚型、是否接受阻断治疗等因素影响。
1、急性期症状约50%-70%感染者出现发热、咽痛、皮疹等类流感症状,通常在感染后2-4周出现,持续1-2周自行缓解。
2、无症状期急性期后进入临床潜伏期,可持续2-10年不等,此期无明显症状但具有传染性,CD4+T淋巴细胞逐渐下降。
3、艾滋病期当CD4+T细胞低于200个/μL时进入终末期,出现持续发热、体重骤减、机会性感染等典型症状。
4、检测窗口期核酸检測窗口期为7-14天,抗体检测窗口期为3-12周,高危行为后需按医生建议进行多次筛查。
发生高危暴露后72小时内可使用替诺福韦+恩曲他滨+多替拉韦等药物进行阻断治疗,日常应避免共用注射器、确保安全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