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艾滋病患者的传染性强弱与病毒载量密切相关,急性感染期和晚期未经治疗时传染性最强,主要有病毒载量高、存在开放性伤口、无保护性行为、共用注射器具四种高危因素。
1、病毒载量高急性感染期体内病毒快速复制,血液中HIV-RNA可达百万拷贝/毫升,此时传染概率显著升高。规范抗病毒治疗可使病毒载量降至检测限以下,传染性大幅降低。
2、开放性伤口患者皮肤黏膜破损处渗出液含病毒颗粒,接触者若存在新鲜创面可能发生血液传播。医护人员处理伤口需佩戴双层手套,及时消毒污染环境。
3、无保护性行为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的病毒可通过性接触传播,正确使用避孕套可降低八成以上风险。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会进一步增加传染概率。
4、共用注射器具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具导致直接血液交换,单次暴露感染概率超0.6%。美沙酮维持治疗和针具交换项目能有效阻断该传播途径。
日常接触如共餐、握手不会传播HIV,建议避免歧视行为。感染者规范服药后病毒载量持续抑制时,基本无传染性。
艾滋病病人的尿液和粪便通常不会传播病毒。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感染,日常接触尿液或粪便不会导致传染。
1、传播途径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传播,病毒在尿液和粪便中的含量极低。
2、病毒存活艾滋病病毒在体外存活时间很短,离开人体后很快失去活性,无法通过环境接触传播。
3、接触风险即使接触到艾滋病患者的尿液或粪便,只要皮肤没有开放性伤口,就不会发生传染。
4、防护措施处理患者排泄物时建议戴手套,事后用肥皂洗手即可有效预防,无须特殊消毒。
与艾滋病患者日常接触包括共用餐具、握手等行为都不会传播病毒,应消除对患者的歧视和恐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