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7次阅读
发烧38℃多数情况下无须服用退烧药,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观察症状等方式处理,体温超过38.5℃或伴有明显不适时建议遵医嘱用药。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或贴退热贴帮助散热,避免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
2、补充水分: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并促进代谢。
3、观察症状:监测体温变化及是否出现嗜睡、呕吐、皮疹等伴随症状,婴幼儿需警惕热性惊厥。
4、药物干预:体温持续超过38.5℃或伴有头痛、肌肉酸痛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退热药。
保持室内通风,穿着轻薄衣物,若发热持续超过3天或反复高热应及时就医排查感染等病因。
两个月婴儿大口吐奶可能由喂养姿势不当、胃容量小、胃食管反流、牛奶蛋白过敏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拍嗝、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喂养姿势不当婴儿吃奶时头部位置过低或吃奶过快可能导致吞入空气。建议家长采用45度斜抱姿势喂养,喂奶后保持竖抱20分钟。
2、胃容量小婴儿胃部呈水平位且容量有限,过量喂养易引发吐奶。家长需按需喂养,单次奶量不超过120毫升,避免过度进食。
3、胃食管反流可能与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全有关,表现为频繁吐奶伴哭闹。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西甲硅油、铝碳酸镁、多潘立酮等药物。
4、牛奶蛋白过敏配方奶喂养婴儿可能出现呕吐伴湿疹或血便。建议家长更换深度水解奶粉,必要时使用氯雷他定、蒙脱石散、酪酸梭菌等药物。
家长需记录吐奶频率和性状,避免立即平卧,若出现喷射性呕吐或体重不增应及时就医排查幽门狭窄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