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中医保健 > 中医推拿

儿童手足口怎么推拿

| 1人回答 | 69次阅读

问题描述:
儿童手足口怎么推拿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志新
王志新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儿童手足口病可通过推拿缓解症状,常用手法有清天河水、退六腑、揉板门、推四横纹、捏脊等。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推拿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1、清天河水

清天河水适用于发热症状,操作时用食指中指从腕横纹推向肘横纹,可帮助退热。推拿时需配合温水擦拭等物理降温措施,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持续高热,家长需及时就医。该手法对病毒性发热有一定缓解作用,但不能替代抗病毒治疗。

2、退六腑

退六腑主要用于清热解毒,从前臂尺侧肘部向腕部直推,有助于改善咽喉肿痛、口腔疱疹。推拿时可配合使用康复新液含漱或开喉剑喷雾剂缓解口腔症状。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进食情况,若因口腔疼痛拒食超过24小时应就医。

3、揉板门

揉板门能调理脾胃功能,定位在手掌大鱼际平面,用拇指按揉可改善食欲不振。手足口病患儿常因口腔溃疡影响进食,推拿后宜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若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等药物。

4、推四横纹

推四横纹位于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来回推拿有助于消除皮疹瘙痒。操作时可配合外用炉甘石洗剂,但皮肤破损处禁用。家长需给患儿剪短指甲避免抓破疱疹,皮疹化脓时需就医处理。

5、捏脊

捏脊从尾骨端向上至大椎穴,能增强免疫力促进恢复。每日早晚各一次,操作时力度要轻柔,皮肤发红即可。对于重症手足口病出现精神差、肢体抖动等症状时,应立即送医而非继续推拿。

推拿治疗需在发病初期开始,每日1-2次,单次不超过15分钟。家长应保持患儿衣物清洁,使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排泄物。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若出现持续高热、惊跳、呼吸急促等表现,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须立即前往医院儿科或感染科就诊。恢复期仍要隔离两周,防止病毒传播。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新生儿小肠结肠炎怎么治疗

新生儿小肠结肠炎可通过抗感染治疗、肠外营养支持、禁食胃肠减压、液体复苏、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病通常由早产、肠道缺血、细菌感染、喂养不当、免疫缺陷等因素引起。

1、抗感染治疗

细菌感染是常见诱因,需根据血培养或粪便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可覆盖常见革兰阴性菌,注射用美罗培南适用于重症感染,注射用氨苄西林钠针对肠球菌有效。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平衡。

2、肠外营养支持

急性期需完全禁食时,通过静脉输注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等维持营养。需严格控制输注速度,定期监测血糖、血脂及肝功能指标,避免胆汁淤积等并发症。

3、禁食胃肠减压

通过鼻胃管持续引流减轻肠道压力,禁食时间通常需7-10天。恢复喂养时应从稀释配方奶开始,逐步增加浓度和剂量,观察有无腹胀、呕吐等不耐受表现。

4、液体复苏

严重病例可能出现休克,需快速补充0.9%氯化钠注射液或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纠正脱水。每小时记录尿量、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必要时使用多巴胺注射液维持血压。

5、手术治疗

出现肠穿孔、腹膜炎或保守治疗无效时需急诊手术。常见术式包括肠造瘘术、坏死肠段切除术,术后需继续抗感染治疗并延迟肠内营养。早产儿需特别注意体温维持和呼吸支持。

新生儿小肠结肠炎护理需维持适宜温湿度环境,严格手卫生消毒。恢复期喂养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选择低渗配方奶。定期监测体重增长曲线,观察排便性状变化。出现拒奶、嗜睡或体温波动需立即复诊。家长接触患儿前后需规范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