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中医保健 > 中医推拿

推拿治小儿哮喘吗

| 1人回答 | 84次阅读

问题描述:
推拿治小儿哮喘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志新
王志新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推拿可以作为小儿哮喘的辅助治疗手段,但无法替代药物等核心治疗方案。小儿哮喘通常由遗传因素、环境刺激、呼吸道感染等原因引起,临床需结合药物控制与生活方式管理。

1、辅助缓解症状

推拿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肺俞穴、定喘穴,有助于放松支气管平滑肌,改善呼吸急促症状。对于轻度发作期的儿童,配合按揉天突穴、膻中穴可暂时减轻胸闷感。但需注意推拿不能替代支气管扩张剂等急救药物。

2、调节免疫功能

长期规律推拿可能通过调节免疫平衡,减少哮喘发作频率。常用手法包括补脾经、清肺经等经络推拿,对过敏体质儿童可能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免疫功能调节需持续3-6个月才能显现效果。

3、改善肺功能

背部捏脊疗法结合分推肩胛骨手法,可促进肺部血液循环,辅助提升肺活量。临床观察显示该方法对缓解期儿童肺功能指标有轻微改善,但对急性发作期无效。

4、心理安抚作用

轻柔的推拿手法能缓解患儿焦虑情绪,间接减少因情绪激动诱发的哮喘发作。家长可在医生指导下学习简单手法,在非发作期进行亲子抚触。

5、需配合核心治疗

推拿必须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气雾剂)、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钠颗粒)等药物联合使用。重度发作时需立即使用沙丁胺醇雾化溶液,推拿此时禁用。

家长需保持患儿生活环境清洁,避免接触尘螨、宠物毛发等过敏原,饮食上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富含Omega-3的深海鱼。急性发作期间应第一时间使用医生处方的缓解药物,并记录发作诱因与频率,定期复查肺功能。推拿治疗须由专业医师评估后,在稳定期作为补充疗法实施。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儿童手足口怎么推拿

儿童手足口病可通过推拿缓解症状,常用手法有清天河水、退六腑、揉板门、推四横纹、捏脊等。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推拿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1、清天河水

清天河水适用于发热症状,操作时用食指中指从腕横纹推向肘横纹,可帮助退热。推拿时需配合温水擦拭等物理降温措施,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持续高热,家长需及时就医。该手法对病毒性发热有一定缓解作用,但不能替代抗病毒治疗。

2、退六腑

退六腑主要用于清热解毒,从前臂尺侧肘部向腕部直推,有助于改善咽喉肿痛、口腔疱疹。推拿时可配合使用康复新液含漱或开喉剑喷雾剂缓解口腔症状。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进食情况,若因口腔疼痛拒食超过24小时应就医。

3、揉板门

揉板门能调理脾胃功能,定位在手掌大鱼际平面,用拇指按揉可改善食欲不振。手足口病患儿常因口腔溃疡影响进食,推拿后宜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若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等药物。

4、推四横纹

推四横纹位于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来回推拿有助于消除皮疹瘙痒。操作时可配合外用炉甘石洗剂,但皮肤破损处禁用。家长需给患儿剪短指甲避免抓破疱疹,皮疹化脓时需就医处理。

5、捏脊

捏脊从尾骨端向上至大椎穴,能增强免疫力促进恢复。每日早晚各一次,操作时力度要轻柔,皮肤发红即可。对于重症手足口病出现精神差、肢体抖动等症状时,应立即送医而非继续推拿。

推拿治疗需在发病初期开始,每日1-2次,单次不超过15分钟。家长应保持患儿衣物清洁,使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排泄物。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若出现持续高热、惊跳、呼吸急促等表现,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须立即前往医院儿科或感染科就诊。恢复期仍要隔离两周,防止病毒传播。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