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小孩儿得了慢性肾衰竭疾病的原因包括哪些?

| 1人回答 | 66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孩儿得了慢性肾衰竭疾病的原因包括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徐建威
徐建威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小孩得慢性肾衰竭的原因包括遗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其他疾病或外伤的影响,需要对病因进行明确诊断并结合具体情况开展针对性治疗。常用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必要时的透析治疗。
1、遗传因素
慢性肾衰竭在儿童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遗传性肾病,如多囊肾病、Alport综合征等。这类疾病通常与家族中的基因缺陷相关。如果家庭中有类似病例或肾病史,孩子的患病风险可能会增加。这类遗传性疾病通常需要定期检查肾功能,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长期管理,包括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如ACEI或ARB类药物以减轻肾脏负担。
2、环境因素
环境中的毒性物质或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可能损害儿童的肾脏功能。例如,长期暴露于污染源如工业废水、重金属等会导致肾脏不可逆的损伤。孩子饮水量不足、饮食过咸或摄入含添加剂食品过多,也可能引发肾脏问题。家长需确保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纯净饮用水,避免摄入高盐食物,并减少暴露于有毒环境中的机会。
3、生理因素先天或后天
一些先天性畸形,如尿路梗阻、下尿路发育不良,可导致尿液排泄障碍,使肾脏长期受损。后天因素可能包括某些药物的过量使用,例如非甾体抗炎药或抗生素的滥用,这些药物对肾脏都有潜在毒性。为预防慢性肾衰竭,家长应避免自行为孩子用药,并定期对高风险人群进行超声检查,早发现尿路畸形或其他潜在问题。
4、外伤和病理性疾病
急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等病理性疾病是肾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如果儿童遭遇严重外伤或长期患有某些疾病,可能会逐渐发展成慢性肾衰竭。反复尿路感染,也是重要的风险因素。早期发现尿路感染并规范用药治疗可有效降低肾脏损伤风险。
5、治疗与护理
在发现儿童患有慢性肾衰竭后,治疗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药物治疗:根据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控制肾脏高滤过状态,减少蛋白尿。
饮食管理:限制蛋白质和磷的摄入,同时补充优质低蛋白饮食及钙剂,必要时服用结合磷类药物。
特殊治疗:当病情较为严重时,需考虑透析如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或肾脏移植。
如发现孩子有疲劳、食欲减退、面色苍白、腿部水肿等症状,需尽快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慢性肾衰竭对孩子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很大,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是关键。家长应提高对肾病的重视,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预防病情恶化。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宝宝肾积水怎么办

宝宝肾积水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应根据病因、积水程度和宝宝的具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观察随访、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 1、可能的原因 宝宝肾积水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先天结构异常:最常见的原因包括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输尿管膀胱连接部梗阻或尿道瓣膜问题等,导致尿液排出受阻、积聚在肾脏中。 功能性问题:部分新生儿可能由于泌尿系统发育尚未完全,导致尿液排泄功能暂时性异常,积水通常在宝宝出生后逐渐改善。 感染或结石:尿路感染或肾结石也可能引发肾积水,需要及早干预以防止病情加重。 2、处理方法 宝宝肾积水的处理方式需视其病因和积水程度而定,以下为常见应对措施: 观察随访 对于轻度肾积水或暂时性功能异常引起的调节性肾积水,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医生可能建议定期超声检查如每3到6个月一次监控肾积水情况,确保病情没有进一步恶化。 药物治疗 若有尿路感染危险,会考虑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常用的药物包括阿莫西林或头孢类抗菌药。对于病程中出现的炎症症状,可辅助使用相应药物缓解。 手术干预 中重度肾积水或由结构性问题引起的肾积水需采取手术治疗。例如,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用于解决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输尿管植入术适用于输尿管膀胱连接问题;切除多余组织治疗尿道瓣膜狭窄等。手术前后需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护理,保障宝宝顺利恢复。 3、日常护理与饮食调节 除了专业的医疗干预,家长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宝宝: 注意观察宝宝尿液的颜色、气味及排尿状态,如发现尿量过少、尿液混浊或血尿等异常情况,应尽快就医。 保证宝宝充足的水分摄入,以帮助尿路通畅。但若宝宝病情需要限制液体,则应遵医嘱操作。 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高盐、高蛋白质的饮食,减轻肾脏负担。 宝宝肾积水需要精准评估和规范管理,家长应密切配合医生进行妥善治疗和护理。如出现排尿异常、腹泻乏力或反复尿感等症状,应尽早就医评估,避免肾功能受损带来长期健康隐患。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