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3次阅读
急性精神障碍可能会复发,复发概率与病情控制、治疗依从性、环境刺激等因素相关。急性精神障碍通常由应激事件、脑部器质性疾病、物质滥用、遗传因素或代谢异常等引起,表现为幻觉、妄想、行为紊乱等症状。规范治疗和长期随访可降低复发风险。
多数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症状可得到有效控制。早期诊断和足疗程用药是关键,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片、利培酮片、喹硫平片等能稳定神经递质水平。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改善应对能力。家庭支持和社会功能康复训练可减少环境诱因。定期复诊监测药物反应和病情变化能及时调整方案。
部分患者可能因自行减药、应激事件或共病躯体疾病导致复发。中断治疗会使多巴胺受体敏感性反弹,症状可能较前次更严重。酒精或毒品摄入会直接诱发症状。重大生活变故如失业或亲属离世可能成为诱因。合并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慢性病可能影响药物代谢。
建议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酒精和毒品刺激,保持规律作息。家属需关注情绪波动和睡眠变化等早期征兆。康复期可参与园艺治疗等温和活动,逐步恢复社会功能。若出现注意力涣散或言语混乱等前驱症状,应及时联系主治医生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