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 传染科

打完出血热疫苗肿了还发疼

|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问题描述:
打完出血热疫苗肿了还发疼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接种出血热疫苗后出现肿胀和疼痛是常见的反应,通常无需过度担心。出血热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这些反应的出现与个人体质及过敏反应有一定关系。通常情况下,这些症状会在几天内自行缓解。
1、正常现象:出血热疫苗主要用于预防流行性出血热。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在接种后的24小时内,注射部位可能会出现红肿和疼痛,这属于正常现象。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通常在2到3天后症状会自行消退。
2、过敏反应:有些人可能对疫苗成分过敏,导致接种后出现过敏反应,如局部皮疹、瘙痒和疼痛等。此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片或盐酸西替利嗪片进行缓解。
3、感染风险:如果接种后没有保持针眼处的清洁,可能导致细菌感染,出现红肿、疼痛及发热等症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碘伏消毒液或红霉素软膏进行局部消炎处理,以缓解症状。
4、免疫反应:疫苗接种后会刺激免疫系统,部分人可能会因免疫反应出现轻微发热等不适,这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
接种出血热疫苗后,建议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防止感染。如果不适症状持续,建议到医院就诊,进行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查以明确诊断。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是确保接种后顺利恢复的重要措施。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积液是怎么形成的怎么治疗

积液通常由炎症、创伤、感染、循环障碍或代谢异常等因素引起,可通过穿刺引流、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积液的形成机制主要有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淋巴回流受阻、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生成与回流失衡、局部炎症反应等。

1.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感染或过敏反应导致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增宽,血浆蛋白渗出至组织间隙。常见于蜂窝织炎或过敏性水肿,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红肿、发热等症状。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如细菌感染可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等抗生素,过敏则需服用氯雷他定片。

2. 淋巴回流受阻

肿瘤压迫或丝虫病可阻塞淋巴管,引发乳糜胸、阴囊淋巴水肿等。表现为肢体不对称肿胀或乳白色积液,可通过淋巴造影确诊。轻度病例可穿戴压力袜,严重者需行淋巴管静脉吻合术,配合地奥司明片改善微循环。

3.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肝硬化或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白蛋白低于30g/L时,血管内水分外渗形成腹水或胸水。需补充人血白蛋白注射液,联合呋塞米片、螺内酯片利尿,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低于3克。

4. 组织液生成回流失衡

心力衰竭时静脉压升高,肺循环淤血导致肺水肿,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需使用硝酸异山梨酯片扩张静脉,注射用托拉塞米快速利尿,严重者需血液超滤治疗。

5. 局部炎症反应

滑膜炎或胸膜炎时炎性介质刺激浆膜分泌增多,形成关节腔积液或胸腔积液。急性期可关节腔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慢性病例可口服塞来昔布胶囊,结核性胸膜炎需规范抗结核治疗。

日常需监测体重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限制每日饮水量。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不超过2克,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白。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保持同一姿势,睡眠时抬高患肢促进回流。若出现呼吸困难、腹胀加剧或肢体周径持续增加,应立即就医进行影像学评估和穿刺检查。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