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高血压中药治疗除根

| 1人回答 | 45次阅读

问题描述:
高血压中药治疗除根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强
王强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高血压无法通过中药完全除根,但可通过中药辅助控制血压、减轻症状。中药治疗高血压需在医生指导下辨证施治,常用方式包括天麻钩藤颗粒、松龄血脉康胶囊、杜仲降压片等中成药,配合生活方式调整。

1、天麻钩藤颗粒

天麻钩藤颗粒适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主要成分为天麻、钩藤等,具有平肝潜阳、清热安神作用。该药可缓解头晕目眩、耳鸣心悸等症状,但需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用药期间应监测血压变化,避免与西药降压药叠加使用导致低血压。

2、松龄血脉康胶囊

松龄血脉康胶囊含鲜松叶、葛根等成分,适用于痰瘀互结型高血压。该药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辅助降低血液黏稠度,对伴随颈动脉斑块的患者有一定调理作用。服用时需观察有无胃肠道反应,疗程通常需持续1-3个月。

3、杜仲降压片

杜仲降压片以杜仲、夏枯草为主药,针对肝肾阴虚型高血压。其通过滋补肝肾、调节水钠代谢发挥降压效果,尤其适合更年期女性或伴有腰膝酸软症状者。需注意该药起效较慢,不可擅自替代西药治疗。

4、牛黄降压丸

牛黄降压丸含人工牛黄、珍珠母等成分,适用于高血压急症辅助治疗。具有清热镇惊功效,可缓解突发头痛、面赤等症状,但因药性寒凉,不宜长期服用。心肾功能不全者应在医师指导下减量使用。

5、复方罗布麻片

复方罗布麻片由罗布麻叶、野菊花等组成,对轻度高血压有温和调节作用。该药通过利尿和扩张外周血管降压,适合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服用期间需限制钠盐摄入,定期检查电解质水平。

高血压患者除中药调理外,需长期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增加富含钾的蔬菜水果摄入。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剧烈运动引发血压波动。戒烟限酒,保证7-8小时睡眠,通过冥想、呼吸训练等方式缓解压力。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若出现持续头痛、视物模糊等靶器官损害症状应立即就医。中药治疗需根据体质变化动态调整方剂,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40岁得一型糖尿病

40岁得一型糖尿病可能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反应、病毒感染、环境因素、胰腺损伤等原因有关,可通过胰岛素治疗、血糖监测、饮食控制、运动干预、心理疏导等方式管理。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1、遗传因素

一型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与HLA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若直系亲属患病,个体发病概率显著增加。此类患者需定期筛查胰岛功能,早期发现可通过免疫调节干预延缓病情。日常需避免高糖饮食,减少代谢负担。

2、自身免疫反应

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胰岛β细胞是主要发病机制,常伴随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患者可能出现多饮多尿、体重骤降等典型症状。确诊后需立即启动胰岛素替代治疗,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或赖脯胰岛素注射液,同时监测甲状腺功能。

3、病毒感染

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等感染可能触发胰岛细胞破坏。发病前常有发热史,起病急骤。除胰岛素治疗外,需预防酮症酸中毒,可备尿酮试纸监测。注意手卫生,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人群。

4、环境因素

维生素D缺乏、过早接触牛奶蛋白等可能增加风险。患者需保证每日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滴剂。饮食选择低GI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分餐制控制血糖波动。避免摄入含防腐剂的加工食品。

5、胰腺损伤

胰腺炎或外伤导致的β细胞损伤可能引发继发性一型糖尿病。此类患者需联合胰酶替代治疗,如胰酶肠溶胶囊。血糖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重点预防低血糖,随身携带葡萄糖片应急。

40岁确诊一型糖尿病需建立终身管理意识,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使用胰岛素笔注射时定期轮换部位。饮食采用碳水化合物计数法,运动选择快走、游泳等有氧活动,避免空腹运动。学习识别低血糖症状如心慌手抖,随身携带糖尿病识别卡。每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每年进行眼底和肾功能检查。保持规律作息,通过正念训练缓解疾病压力。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