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 传染科

日本血吸虫病传播途径有哪些

| 1人回答 | 38次阅读

问题描述:
日本血吸虫病传播途径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陆海英
陆海英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

日本血吸虫病主要通过接触含尾蚴的疫水传播,传播途径主要有皮肤黏膜接触、饮用生水、食用污染食物、母婴垂直传播。

1、皮肤黏膜接触

尾蚴可穿透完整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常见于涉水劳作、游泳等活动中,接触疫水后需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就医。

2、饮用生水

含有尾蚴的河水、井水未经煮沸直接饮用可导致感染,流行区须将水煮沸或过滤后使用。

3、食用污染食物

生食被尾蚴污染的水生植物如菱角、荸荠等可能感染风险,建议彻底加热或去皮后食用。

4、母婴垂直传播

孕妇感染后可能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染胎儿,孕期需避免接触疫水并定期进行血清学筛查。

流行区居民应避免接触可疑水体,从事渔业或农业生产时穿戴防护装备,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狂犬病10日观察法是不是有效的

狂犬病10日观察法在特定条件下有效,但存在局限性。该方法主要用于评估疑似狂犬病动物的传染风险,需结合专业医疗判断和暴露后预防措施。

1、适用条件:

仅适用于家养宠物等可观察的温血动物,且动物需完成全程疫苗接种。观察期间需由兽医或专业人员执行。

2、操作流程:

被咬伤后立即清洗伤口并就医,同时对动物隔离观察10天。若动物10天内未死亡或出现神经症状,可终止暴露后预防。

3、局限性:

不适用于野生动物或无法捕获的流浪动物。潜伏期超过10天的极端案例虽罕见但仍存在,需结合抗体检测等辅助手段。

4、风险控制:

观察期间仍需启动暴露后预防,尤其是头面部咬伤或三级暴露者。最终处置方案应由传染病专科医生综合评估决定。

任何可疑狂犬病暴露均建议立即就医,观察法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处置,暴露后疫苗接种仍是预防发病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