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乙肝如何消毒

| 1人回答 | 42次阅读

问题描述:
乙肝如何消毒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陆海英
陆海英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

乙肝病毒可通过高温煮沸、含氯消毒剂、紫外线照射、过氧乙酸等方式灭活,日常消毒需针对不同物品选择合适方法。

1、高温煮沸

耐热物品可煮沸100℃持续10分钟以上,乙肝病毒对湿热敏感,此方法适用于餐具、毛巾等纺织品消毒。

2、含氯消毒剂

使用有效氯含量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适用于台面、地面等环境消毒,消毒后需用清水擦拭去除残留。

3、紫外线照射

紫外线灯近距离照射30分钟可灭活乙肝病毒,适用于空气和不耐湿热物品表面消毒,需注意紫外线无法穿透物体内部。

4、过氧乙酸

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或喷洒消毒效果显著,适用于医疗器械等特殊物品,使用时需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刺激。

接触血液体液污染物品时应戴手套操作,定期对门把手、开关等高频接触部位消毒,乙肝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乙肝抗体弱阳性是否会传染

乙肝抗体弱阳性通常不会传染,乙肝表面抗体弱阳性表明体内存在一定免疫保护,传染性极低。乙肝病毒传播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等途径。

1、血液传播

接触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可能导致感染,避免共用注射器、剃须刀等个人用品可降低风险。

2、母婴传播

乙肝病毒可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由母亲传染给婴儿,孕期筛查和新生儿免疫接种可有效阻断传播。

3、性接触传播

无保护性行为可能传播乙肝病毒,使用安全套可减少感染风险。

4、医源性传播

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乙肝病毒传播,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可降低感染概率。

建议乙肝抗体弱阳性者定期复查抗体水平,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避免高危行为,必要时可咨询医生是否需要加强免疫接种。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