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6次阅读
糖尿病患者保护肾脏可通过血糖控制、血压管理、饮食调整、定期监测等方式实现。糖尿病肾病通常由长期高血糖、高血压、代谢紊乱、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引起。
1、血糖控制持续高血糖会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建议通过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或胰岛素治疗维持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
2、血压管理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会加速肾功能恶化,可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如氯沙坦进行干预。
3、饮食调整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8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白,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
4、定期监测每3-6个月检查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发现异常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保持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出现泡沫尿或下肢水肿时应立即就医检查。
甲状旁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血钙平衡,通过促进骨钙释放、增加肾脏钙重吸收、激活维生素D增强肠道钙吸收三种机制维持血钙浓度稳定。
1、调节血钙甲状旁腺激素通过刺激破骨细胞活性促进骨钙释放入血,当血钙降低时快速启动该机制。
2、肾脏作用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减少尿钙排泄,同时抑制磷重吸收,形成高钙低磷的血液环境。
3、激活维生素D通过促进肾脏将25-羟维生素D转化为活性形式1,25-二羟维生素D,增强肠道对钙的吸收效率。
4、反馈调节血钙升高时自动抑制激素分泌,形成负反馈调节环路,避免高钙血症发生。
日常需保持适量钙和维生素D摄入,定期监测血钙水平,出现骨痛或泌尿系统结石症状时应及时检查甲状旁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