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6次阅读
小儿变异性哮喘多数情况下可通过规范治疗达到临床控制,但完全根治概率较低。病情控制主要与长期药物管理、环境因素控制、免疫调节、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1、长期药物管理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可抑制气道炎症,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能改善气道高反应性,需持续用药3-6个月评估疗效。
2、环境因素控制避免接触尘螨、宠物皮屑等过敏原,保持室内湿度低于50%,冬季外出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可降低急性发作概率。
3、免疫调节部分患儿伴随过敏性鼻炎或特应性皮炎,采用奥马珠单抗等IgE抑制剂可调节免疫功能,减少哮喘与过敏症状的共病发作。
4、个体差异青春期前发病患儿约30%-50%症状可能自行缓解,但气道高反应性可能持续存在,需定期复查肺功能监测病情变化。
建议定期随访呼吸科,根据症状调整治疗方案,日常可补充维生素D和深海鱼油,适度游泳锻炼呼吸肌功能。
细菌性肺炎的高发人群主要有婴幼儿、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
1、婴幼儿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呼吸道结构特殊,易受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侵袭。
2、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功能衰退,常合并慢性心肺疾病,对细菌清除能力下降,肺炎球菌感染风险显著增加。
3、慢性病患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呼吸道防御功能受损,细菌定植概率升高,易继发肺炎克雷伯菌等感染。
4、免疫功能低下者HIV感染者、肿瘤放化疗患者等因免疫缺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机会致病菌抵抗力低下。
建议高危人群接种肺炎疫苗,保持室内通风,出现持续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