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肿瘤科 > 肿瘤综合科 > 直肠癌

如何诊断检查直肠癌

| 1人回答 | 50次阅读

问题描述:
如何诊断检查直肠癌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尹慧
尹慧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主任医师
诊断检查直肠癌主要就是通过体格的检查以及影像学的检查,另外就是辅助生物实验室的检查。直肠癌是发生于直肠壁上的异常赘生物,突向肠腔的方向生长。还有一部分直肠癌会形成凹陷,形成溃疡面。可以首先通过肛门内的指诊进行初步的检查,初步地判断直肠癌的范围、大小、硬度。另外,就是通过影像学的检查,一般会通过腹部CT的检查以及核磁共振的检查。另外,还可以进行直肠内的超声检查。再者,就是通过生物室的检查,可以进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于直肠癌的诊断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直肠癌术后出血怎么办

直肠癌术后出血可通过压迫止血、药物止血、内镜止血、血管介入治疗、手术探查等方式处理。直肠癌术后出血可能与吻合口愈合不良、术中血管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感染、肿瘤复发等因素有关。

1、压迫止血

术后早期少量渗血可采用局部压迫止血。使用无菌纱布或止血材料对出血部位进行持续压迫,适用于吻合口或创面表浅出血。压迫时需观察出血量变化,若持续出血需及时联系医生。该方法操作简单但仅适用于毛细血管渗血情况。

2、药物止血

静脉输注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血凝酶、酚磺乙胺注射液等可改善凝血功能。药物止血适用于凝血机制异常或弥漫性渗血,需监测凝血指标调整用药方案。使用止血药物期间须警惕血栓形成风险,尤其对于高龄或卧床患者。

3、内镜止血

结肠镜下可实施钛夹夹闭、电凝止血或局部注射肾上腺素盐水。内镜止血能直接处理吻合口溃疡出血或小动脉破裂,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确的优点。操作前需评估患者生命体征,严重活动性出血或休克患者不宜立即行内镜检查。

4、血管介入治疗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明确出血血管并行栓塞治疗。介入治疗适用于较大血管出血或内镜止血失败病例,能精准栓塞责任血管。术后需观察下肢血运以防栓塞并发症,必要时联合输血纠正贫血。

5、手术探查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致命性大出血需急诊手术探查。术中可缝合出血点、切除病变肠段或重建吻合口,同时处理感染灶或肿瘤病灶。二次手术风险较高,需充分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并备足血制品。

直肠癌术后患者应保持肛门清洁,使用温水坐浴促进创面愈合。饮食从流质逐步过渡至低渣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术后早期避免剧烈活动,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肿瘤标志物。观察排便性状变化,出现鲜红色血便或黑便需立即就医。建立规律随访计划,通过肠镜和影像学检查监测复发情况。保持适度运动锻炼增强体质,但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术后焦虑情绪,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