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3次阅读
怀孕期间手腕骨折可通过保守治疗、石膏固定、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手腕骨折通常由跌倒、外力撞击、骨质疏松等因素引起。
1、保守治疗
轻微骨折无明显移位时可采用保守治疗。孕妇需避免患肢负重,用三角巾悬吊保护手腕。定期复查X光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同时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骨骼修复。保守治疗期间出现疼痛加剧或手指麻木需及时就医。
2、石膏固定
稳定性骨折可采用石膏外固定4-6周。选择透气性好的高分子石膏,避免压迫腹部影响胎儿发育。固定期间每日活动手指关节防止僵硬,抬高患肢减轻肿胀。若石膏过紧导致肢体发紫或疼痛,需立即调整或更换。
3、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等B级妊娠药物。禁止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以免影响胎儿循环。合并骨质疏松可补充碳酸钙D3片,配合阿法骨化醇软胶囊调节钙磷代谢。所有药物均需在产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4、手术治疗
严重粉碎性骨折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需考虑手术。孕中期相对安全期可实施克氏针内固定术,避免全麻选择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需加强胎心监护,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预防感染。钢板内固定等大型手术建议分娩后再处理。
5、康复护理
拆除固定装置后逐步进行腕关节屈伸训练,配合热敷缓解僵硬。每日用温水浸泡患肢促进血液循环,睡眠时垫高患肢预防晨起水肿。饮食增加牛奶、豆腐等富含钙质食物,同时补充复方多维元素片满足孕期营养需求。
孕期骨折恢复期间应保持适度活动,避免完全卧床导致血栓风险。定期进行产科检查和骨折愈合评估,出现宫缩频繁或阴道流血立即就诊。康复训练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循序渐进,哺乳期继续补钙至骨折完全愈合。注意观察患肢皮肤颜色和温度变化,预防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等后遗症。
骨折打钢板是否属于大手术需结合具体病情判断,多数情况下属于中等规模手术。钢板内固定术常用于粉碎性骨折、关节内骨折等复杂情况,手术创伤程度与骨折部位、类型及患者基础健康状况相关。
钢板内固定术通常需要在麻醉下进行,通过切开皮肤暴露骨折端,复位后将金属钢板用螺钉固定在骨表面以维持稳定性。手术时间约1-3小时,术中出血量多在50-200毫升,术后需住院观察3-7天。常见手术部位包括四肢长骨如股骨、胫骨、肱骨等,这些部位手术风险相对可控,术后并发症概率较低,主要可能出现切口感染、钢板松动或断裂等情况。
对于特殊部位的复杂骨折如骨盆骨折、脊柱骨折,或合并严重骨质疏松、血管神经损伤的患者,手术难度和风险会显著增加。这类情况可能涉及更广泛的组织剥离、更长时间麻醉,术后恢复期延长至数月至一年,此时手术可归类为大手术范畴。高龄患者、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的风险也更高。
骨折术后应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早期可进行肌肉等长收缩练习防止萎缩,逐步过渡到关节活动度训练。饮食需保证充足优质蛋白和钙质摄入,如牛奶、鱼肉、豆制品等,避免吸烟饮酒影响骨愈合。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通常钢板在术后1-2年视愈合情况决定是否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