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急诊科

食物中毒输液有效果吗

|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问题描述:
食物中毒输液有效果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婷婷
李婷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食物中毒输液是否有效需根据中毒程度决定,轻症可能无须输液,严重脱水或电解质紊乱时输液是必要的治疗手段。

食物中毒后若仅有轻微呕吐、腹泻,未出现明显脱水症状,可通过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无须立即输液。此时输液效果与口服补液差异不大,反而可能增加医疗资源消耗。患者应禁食油腻食物,少量多次饮用温盐水或稀释的果汁,同时服用蒙脱石散等肠道黏膜保护剂,配合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多数情况下1-2天可自行缓解。

当出现持续呕吐无法进食、尿量显著减少、眼窝凹陷等中重度脱水表现,或检测发现血钠低于135mmol/L、血钾低于3.5mmol/L等电解质紊乱时,输液能快速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可补充血容量,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能调节酸碱平衡,严重者需加用氯化钾注射液。对于细菌性食物中毒,还需同步静脉注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抗生素。婴幼儿、老年人或合并慢性病患者出现食物中毒时,输液指征可适当放宽。

食物中毒后应保留可疑食物样本供检测,呕吐物或粪便带血、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恢复期饮食从米汤、藕粉等流质开始,逐渐过渡到低脂少渣的半流质。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物抑制毒素排出,腹泻严重时可短期服用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控制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集体食物中毒是怎么回事

集体食物中毒可能由食物污染、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化学毒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催吐洗胃、补液治疗、抗生素治疗、抗病毒治疗、解毒治疗等方式治疗。

1、食物污染

食物在加工、储存或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是集体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变质食物中可能滋生大量致病微生物,食用后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建议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

2、细菌感染

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污染食物后大量繁殖,会产生肠毒素导致中毒。这类中毒起病急,多在进食后2-6小时发病,表现为剧烈呕吐、水样便、发热等症状。治疗需进行病原学检查,根据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如诺氟沙星胶囊、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

3、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传播,引发集体性胃肠炎。病毒性食物中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常在学校、养老院等集体单位暴发。患者除消化道症状外,可能伴有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等药物。

4、寄生虫感染

食用被寄生虫污染的未煮熟肉类、生鲜或未经处理的饮用水可能导致集体寄生虫感染。常见的有旋毛虫、贾第虫等,潜伏期较长,症状包括长期腹泻、营养不良等。确诊需进行粪便检查,治疗可选用阿苯达唑片、甲硝唑片、吡喹酮片等驱虫药物。

5、化学毒素

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或天然毒素如河豚毒素、蘑菇毒素等化学因素也可导致集体中毒。这类中毒症状严重,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抽搐、昏迷等。需立即就医进行洗胃、血液净化等处理,根据毒素类型使用特异性解毒剂如亚甲蓝注射液、二巯丙磺酸钠注射液等。

预防集体食物中毒需注意食品卫生安全,选择正规餐饮场所就餐,避免食用来源不明的食物。集体单位应加强食堂管理,做好餐具消毒和食品留样工作。出现疑似食物中毒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进食,保留剩余食物样本,及时就医并报告卫生部门。平时要注意勤洗手,生熟食品分开处理,食物要充分加热煮熟,避免交叉污染。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