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服用肾结核药物可能对肝功能、胃肠功能、神经系统、视觉功能及尿酸代谢产生影响。抗结核治疗需严格遵医嘱,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乙胺丁醇片和链霉素注射液等。
1. 肝功能影响
异烟肼片和利福平胶囊可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表现为转氨酶升高或黄疸。用药期间需每月监测肝功能指标,出现乏力、厌油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护肝药物如谷胱甘肽片可辅助治疗,但不可自行调整抗结核方案。
2. 胃肠反应
吡嗪酰胺片常见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建议餐后服用减轻刺激。严重者可联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胃黏膜。持续腹泻需警惕伪膜性肠炎,必要时需暂停用药并补充益生菌制剂。
3. 神经毒性
异烟肼片可能导致周围神经炎,表现为手足麻木或刺痛感。预防性补充维生素B6片可降低风险,但需与抗结核药物间隔2小时服用。出现步态不稳等中枢症状时需立即停药。
4. 视觉异常
乙胺丁醇片可能引发视神经炎,早期表现为辨色力下降或视野缺损。用药前应完善眼底检查,治疗期间每3个月复查视觉诱发电位。发现视力模糊需换用其他抗结核药物。
5. 尿酸升高
吡嗪酰胺片会抑制尿酸排泄,可能诱发痛风性关节炎。监测血尿酸水平超过540μmol/L时,需联用苯溴马隆片促进排泄。同时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
肾结核患者用药期间应保持高蛋白饮食,每日摄入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80-100克。避免与酒精、含铝制剂同服,服药后30分钟内不宜平卧。所有药物调整必须经结核病专科医生评估,完成6-9个月规范疗程后可显著降低复发概率。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脏B超有助于监测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