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输尿管结石掉到膀胱

| 1人回答 | 56次阅读

问题描述:
输尿管结石掉到膀胱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青
李青 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输尿管结石掉到膀胱通常属于结石排出的积极过程,可能伴随排尿疼痛、尿频等症状。输尿管结石移动至膀胱主要有结石体积较小、尿路蠕动增强、水分摄入充足等因素影响,通常需通过增加饮水量、药物辅助排石等方式处理。

1、结石体积较小

直径小于5毫米的结石更容易通过输尿管进入膀胱。输尿管平均内径为2-3毫米,但具有弹性扩张能力。小结石移动时可能引起阵发性腰痛,但进入膀胱后症状多缓解。建议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帮助冲刷尿路。若疼痛剧烈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栓或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等药物缓解痉挛。

2、尿路蠕动增强

输尿管节律性收缩可推动结石下移。剧烈运动或体位改变可能加速这一过程,但可能伴随血尿症状。超声检查可确认结石位置,必要时需进行尿常规评估感染风险。避免憋尿及长时间保持坐姿,可尝试跳跃动作促进结石排出。

3、水分摄入充足

大量饮水增加尿流速率是促进排石的关键措施。建议分次饮用温水,保持每小时尿量50毫升以上。合并感染时需联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分散片,同时监测体温变化。限制浓茶、咖啡等利尿饮品,防止尿液过度浓缩。

4、解剖结构异常

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或前列腺增生可能阻碍结石排出。此类情况需进行CT尿路造影评估,可能需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输尿管镜取石。典型表现为排尿中断伴会阴部放射痛,禁用自行按压膀胱等危险操作。

5、代谢因素持续

高尿酸血症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基础疾病易导致结石复发。结石进入膀胱后仍需完善血尿酸、血钙检测。推荐枸橼酸氢钾钠颗粒调节尿液酸碱度,长期管理需调整饮食结构并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

结石进入膀胱后应保持每日3000毫升以上饮水量,分8-10次均匀摄入。避免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坚果,增加柑橘类水果摄入有助于抑制结石形成。出现发热、持续血尿或排尿困难时须立即就医,防止继发肾积水或尿脓毒症。建议每3个月复查泌尿系超声直至确认无新发结石形成。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隐匿性肾炎体检能过吗

隐匿性肾炎患者体检能否通过需根据具体检查项目和病情程度判断。若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正常且无临床症状,通常可通过体检;若存在血尿、蛋白尿或肾功能异常,则可能无法通过。

体检项目通常包括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等基础检查。隐匿性肾炎患者若仅存在轻微镜下血尿或微量蛋白尿,且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素氮均在正常范围内,体检报告可能显示为正常。这类患者通常无水肿、高血压等明显症状,疾病进展缓慢,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影响较小。部分单位体检标准较为宽松,可能不会因轻微尿检异常而判定不合格。

当隐匿性肾炎患者出现持续性蛋白尿超过一定量或血肌酐升高时,体检结果可能显示异常。某些特殊职业如公务员、军人等体检标准较为严格,可能对尿蛋白、潜血等指标有明确限制标准。若肾功能已出现损伤,体检报告会提示异常结果,用人单位可能根据岗位要求做出不予录用的决定。部分患者虽无主观症状,但肾脏病理改变可能持续进展。

建议隐匿性肾炎患者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和肾脏超声,监测病情变化。体检前避免剧烈运动、高蛋白饮食等可能影响尿检结果的因素。若体检未通过,应及时到肾内科就诊,完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穿刺活检等检查明确诊断。日常生活中注意控制血压、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预防感染,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