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新生儿鼻孔吐奶怎么办

|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问题描述:
新生儿鼻孔吐奶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杨小凡
杨小凡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新生儿鼻孔吐奶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控制奶量、拍嗝、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该现象通常由生理性胃食管反流、喂养不当、胃部发育未成熟、病理性消化道畸形等原因引起。

1、调整姿势

喂养时保持婴儿头部高于身体,采用半直立位哺乳,喂奶后竖抱20分钟以上避免平躺。生理性反流无需用药,随月龄增长逐渐改善。

2、控制奶量

单次喂奶量不超过胃容量,新生儿胃容量约为30毫升左右。家长需观察婴儿饥饿信号,避免过度喂养导致胃内压增高。

3、有效拍嗝

喂奶中途及结束后用空心掌轻拍婴儿背部,帮助排出吞咽的空气。家长需注意拍嗝力度,过重可能引发呕吐反射。

4、排查畸形

频繁喷射状吐奶伴随体重不增,可能与幽门狭窄、食管闭锁等畸形有关。需儿科医生通过超声或造影检查确诊,必要时需手术治疗。

家长应记录吐奶频率及性状,选择小孔奶嘴减缓流速,喂奶后避免剧烈活动。若出现呛咳、呼吸异常等需立即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孩子发烧头热脚凉是怎么回事

小孩子发烧头热脚凉可能由体温调节未成熟、末梢循环差、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反应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感染控制、补充水分等方式缓解。

1. 体温调节未成熟

婴幼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时血液优先供应核心器官导致头热脚凉。建议家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部位物理降温,避免捂热。

2. 末梢循环差

发热时血管收缩导致四肢供血减少。家长需搓揉孩子手脚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室温适宜,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退热药。

3. 感染性疾病

可能与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咳嗽、尿频等症状。需就医明确病原体,细菌感染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病毒感染需对症治疗。

4. 免疫系统反应

疫苗接种后或幼儿急疹等疾病引发的免疫应答。家长需监测体温变化,发热超过3天或出现皮疹应及时就诊,可配合使用小儿退热贴等辅助降温。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少量多次喂温水,发热期间选择米粥、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体温超过38.5℃或精神萎靡需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