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小儿感冒后期咳嗽可通过保持空气湿润、适当拍背排痰、补充水分、遵医嘱用药等方式缓解。咳嗽通常由气道高反应性、痰液刺激、继发感染、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保持空气湿润使用加湿器或蒸汽浴增加环境湿度,有助于稀释痰液。避免接触冷空气或烟雾刺激,减少气道敏感性。
2、适当拍背排痰家长需将孩子俯卧于大腿上,手掌呈空心状由下向上轻拍背部,每次2-3分钟,每日重复进行,帮助松动气道分泌物。
3、补充水分温水、梨汤等温热饮品可缓解咽喉干燥。家长需少量多次喂饮,每日饮水量需超过日常需求。
4、遵医嘱用药可能与细菌感染、过敏性咳嗽等因素有关,表现为黄痰、夜间咳醒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氨溴索口服溶液、孟鲁司特钠颗粒、西替利嗪滴剂等药物。
若咳嗽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发热、呼吸急促等症状,家长需及时带孩子就医评估。日常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
新生儿溶血症可能遗留听力障碍、脑性瘫痪、贫血、胆红素脑病等后遗症,严重程度与溶血类型及治疗时机有关。
1、听力障碍高胆红素血症未及时控制可能损伤听神经,表现为对声音反应迟钝,需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早期干预。
2、脑性瘫痪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可导致基底节损伤,引发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肌张力异常或姿势控制困难。
3、慢性贫血持续性溶血可能造成骨髓造血功能抑制,需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必要时补充铁剂或促红细胞生成素。
4、胆红素脑病急性期未有效换血治疗可能遗留认知障碍、眼球运动异常等神经系统损害,需长期康复训练。
建议定期进行生长发育评估,出现运动发育迟缓或异常反射时应及时至儿科神经专科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