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肿瘤科

胃癌切除后发现淋巴结肿大

|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问题描述:
胃癌切除后发现淋巴结肿大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禚洪庆
禚洪庆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胃癌切除后发现淋巴结肿大可能与肿瘤转移、术后炎症反应、淋巴系统代偿性增生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明确性质。主要评估手段包括增强CT、PET-CT、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等。

1、肿瘤转移

胃癌术后淋巴结肿大需警惕肿瘤转移可能。癌细胞可通过淋巴系统扩散至区域淋巴结,表现为质地坚硬、活动度差的肿大淋巴结。典型伴随症状包括体重下降、贫血、持续性疼痛。确诊需通过穿刺活检发现癌细胞,治疗需结合化疗(如奥沙利铂注射液、替吉奥胶囊)、靶向治疗(如曲妥珠单抗注射液)等综合方案。

2、炎症反应

术后局部炎症反应可导致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手术创伤或吻合口瘘可能引发淋巴管炎,表现为轻度压痛、质地柔软的肿大淋巴结,常伴低热或伤口渗液。可通过血常规检查C反应蛋白升高确认,多数经抗感染治疗(如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后缓解。

3、淋巴代偿增生

胃部切除后淋巴回流途径改变,可能引起代偿性淋巴结肿大。此类淋巴结通常体积较小、边界清晰,无压痛或其他全身症状。超声检查可见皮质髓质结构正常,无需特殊处理,建议定期随访观察。

4、结核感染

免疫力低下患者可能继发淋巴结结核,表现为成串排列的肿大淋巴结,可伴有盗汗、午后低热。结核菌素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可辅助诊断,需规范抗结核治疗(如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6-9个月。

5、其他恶性肿瘤

极少数情况下需排查淋巴瘤或其他转移癌。淋巴瘤多表现为全身多组淋巴结无痛性肿大,确诊需完整淋巴结切除活检。治疗根据病理类型选择化疗(如环磷酰胺注射液)或放疗。

术后患者应每3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保持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蛋清)促进组织修复,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牵拉。出现淋巴结进行性增大、夜间疼痛加剧或发热超过38.5℃时,应立即返院进行病理评估。日常可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增强免疫力,但需避免压迫手术区域。

其它精选问题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