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8次阅读
痰湿与湿热是中医常见的两种病理状态,主要区别在于痰湿以痰浊停滞为主,湿热以热邪夹杂湿邪为主。
1、成因不同痰湿多因脾胃运化失常导致水液代谢障碍,湿热常由外感热邪或饮食辛辣与湿邪结合形成。
2、症状差异痰湿表现为舌苔白腻、身体困重,湿热多见舌苔黄腻、小便黄赤,两者均可能出现胸闷症状。
3、病变部位痰湿易积聚在肺胃,湿热多侵犯肝胆与下焦,湿热患者可能出现皮肤油腻症状。
4、治疗原则痰湿需健脾化痰,湿热要清热利湿,两者都可能使用中药汤剂调理。
日常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生冷油腻食物,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体质,症状持续应及时就医辨证施治。
外阴肿包可通过局部清洁护理、抗感染治疗、药物外敷、手术引流等方式处理。通常由毛囊炎、前庭大腺囊肿、外阴疖肿、巴氏腺脓肿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洁护理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选择纯棉透气内裤。毛囊炎初期可通过碘伏消毒控制炎症。
2、抗感染治疗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伴随发热需口服头孢克洛或阿莫西林。
3、药物外敷未化脓肿胀可外敷鱼石脂软膏促进消退。金黄散外敷有助于缓解前庭大腺囊肿引发的肿痛,但破溃后禁用。
4、手术引流巴氏腺脓肿直径超过3厘米需行造口术,反复发作的囊肿建议行腺体切除术。术后需每日换药预防粘连。
避免久坐压迫患处,发作期间禁止性生活。出现持续增大、剧烈疼痛或发热症状应及时就诊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