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9次阅读
系统性血管炎需要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免疫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系统性血管炎是一组以血管壁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可能累及多个器官系统,需通过多项检查明确诊断及评估病情。
1、血常规
血常规可发现贫血、白细胞计数升高或降低、血小板异常等非特异性改变。系统性血管炎患者可能出现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与慢性炎症相关。部分类型血管炎如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血常规异常提示存在炎症反应,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评估。
2、尿常规
尿常规可检测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反映肾脏受累情况。显微镜下血尿提示肾小球毛细血管炎,大量蛋白尿可能继发肾病综合征。韦格纳肉芽肿、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等类型常累及肾脏,尿检异常是疾病活动的重要指标。定期尿检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3、免疫学检查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对诊断ANCA相关性血管炎具有特异性,包括c-ANCA和p-ANCA两种类型。c-ANCA主要见于韦格纳肉芽肿,p-ANCA多见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补体水平降低可见于冷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等非特异性指标可辅助鉴别诊断。
4、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或CT可发现肺部浸润、结节或空洞,常见于韦格纳肉芽肿。血管造影能显示中等血管的狭窄、扩张或动脉瘤形成,对结节性多动脉炎诊断价值较高。超声检查可评估浅表血管病变,磁共振血管成像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无创评估。
5、病理活检
皮肤、肾脏或受累器官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可观察到血管壁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素样坏死等特征性改变。肾活检能明确肾小球肾炎类型和活动度,指导治疗决策。浅表病变如颞动脉炎可通过颞动脉活检确诊。活检结果需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系统性血管炎患者需定期复查相关指标监测病情活动度,避免感染等诱发因素。保持适度运动增强体质,饮食注意营养均衡但需限制高盐食物以减轻肾脏负担。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出现发热、新发皮疹或水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疾病长期管理。
食管重度静脉曲张属于严重疾病,可能引发致命性大出血。该病症多由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导致,需立即干预治疗。
食管重度静脉曲张患者血管壁薄如蝉翼,轻微刺激如进食粗糙食物、剧烈咳嗽或腹压增高均可诱发血管破裂。典型表现为呕血或黑便,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休克症状如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脉搏细速。内镜检查可见食管黏膜下迂曲扩张的静脉呈串珠状或瘤样突起,表面可见红色征或糜烂。急性出血期死亡率较高,首次出血后1年内再出血概率超过一半。
部分患者可能因侧支循环代偿暂时无出血表现,但曲张静脉压力持续升高仍存在潜在风险。少数病例可因门静脉血栓形成或特发性门脉高压导致,这类患者肝功能可能相对正常。无论有无出血史,食管重度静脉曲张均需终身监测,每6-12个月需复查胃镜评估静脉曲张程度。
建议患者保持软质饮食,避免坚硬、过热及刺激性食物,严格戒酒。出现呕血或黑便需立即平卧并送往医院,途中保持侧头位防止窒息。规范治疗包括内镜下套扎术、组织胶注射术,必要时可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日常需监测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按医嘱服用普萘洛尔等降低门脉压力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