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腰间盘突出和轻微骨质增生可通过卧床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通常由长期劳损、姿势不良、椎间盘退变、外伤等因素引起。
1、卧床休息急性期需严格卧床2-3周,选择硬板床并保持腰椎自然曲度,避免久坐久站等加重脊柱压力的动作。
2、物理治疗牵引可减轻椎间盘压力,超短波和红外线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推拿需由专业医师操作以避免神经损伤。
3、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可缓解疼痛,肌肉松弛剂如乙哌立松改善痉挛,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帮助修复损伤。
4、手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且出现马尾综合征时,需考虑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或腰椎融合术,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
日常应避免弯腰搬重物,加强腰背肌锻炼,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荷,睡眠时在膝下垫枕保持腰椎生理曲度。
人的体重与身高比例通常通过体重指数(BMI)评估,BMI计算公式为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正常范围为18.5至23.9,低于18.5为偏瘦,超过24为超重。
1、BMI计算BMI是国际通用的体重身高比例评估标准,计算方式简单,适用于大多数成年人,但肌肉量较高或孕妇等特殊人群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2、正常范围BMI在18.5至23.9之间属于正常范围,表明体重与身高比例协调,发生代谢性疾病的风险相对较低。
3、偏瘦风险BMI低于18.5可能提示营养不良或慢性消耗性疾病,需排查是否存在消化吸收障碍、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问题。
4、超重危害BMI超过24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风险,超过28属于肥胖,需通过饮食调整和运动干预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体重需结合均衡饮食和规律运动,定期监测BMI变化,若长期偏离正常范围建议咨询营养科或内分泌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