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3次阅读
儿童营养不良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营养素、定期监测生长指标、改善喂养方式、预防感染等方式护理。营养不良通常由喂养不当、消化吸收障碍、慢性疾病、食物过敏、遗传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结构
逐步增加高蛋白食物如鸡蛋、鱼肉、瘦肉,搭配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和深绿色蔬菜。每日主食中加入红豆、小米等粗粮,避免单一碳水化合物摄入。乳糖不耐受儿童可选用低乳糖配方奶或发酵乳制品,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
2、补充营养素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改善味觉敏感度,配合维生素AD滴剂促进骨骼发育。严重贫血患儿需补充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合并佝偻病时添加维生素D3滴剂。所有营养补充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加量。
3、监测生长指标
每周测量体重并绘制生长曲线图,重点关注身高体重百分位数变化。每3个月检测血常规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动态评估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定期进行儿童发育商测试,早期发现认知或运动发育迟缓。
4、改善喂养方式
建立固定就餐时间与环境,避免追喂、哄喂等不良习惯。1岁以上儿童鼓励自主进食,提供易抓握的条状食物锻炼手眼协调。餐前1小时不提供零食或甜食,进餐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内完成。
5、预防感染
按时接种麻疹、轮状病毒等疫苗,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注意餐具消毒与手部清洁,腹泻期间改用无乳糖配方喂养。呼吸道感染患儿可临时增加维生素C摄入,发热时补充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
家长需记录每日食物种类与摄入量,观察排便性状与食欲变化。保证每日1-2小时户外活动促进钙质吸收,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或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时,应协同专科医生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定期进行营养门诊随访,必要时进行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