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小儿脑膜炎有什么症状

|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脑膜炎有什么症状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小儿脑膜炎的症状主要有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意识障碍等。小儿脑膜炎通常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可能伴随惊厥、皮疹、嗜睡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合适的药物,并做好护理。

1、发热

小儿脑膜炎早期常出现发热,体温可能迅速升高至38摄氏度以上,部分患儿可伴有寒战。发热可能与病原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后引发炎症反应有关。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发热程度往往更显著,病毒性脑膜炎发热可能相对较轻。家长需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变化,避免高热引发惊厥。

2、头痛

年长患儿可能主诉剧烈头痛,婴幼儿则表现为烦躁哭闹、拒乳、用手拍打头部等异常行为。头痛通常与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有关,在低头或转动颈部时可能加重。细菌性脑膜炎头痛症状往往更为持续和剧烈,病毒性脑膜炎头痛可能呈间歇性。

3、呕吐

患儿可能出现喷射性呕吐,与进食无关。呕吐主要由于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所致,常见于细菌性脑膜炎。部分患儿呕吐前可能没有明显恶心感,呕吐后头痛可能暂时缓解。家长需注意防止呕吐物误吸,保持患儿侧卧位。

4、颈项强直

患儿颈部肌肉僵硬,被动屈颈时阻力明显增大,严重者可能出现角弓反张。这是脑膜刺激征的典型表现,细菌性脑膜炎比病毒性脑膜炎更为明显。检查时家长需固定患儿肩部,轻柔地进行颈部活动,避免粗暴操作加重损伤。

5、意识障碍

患儿可能出现嗜睡、烦躁、谵妄甚至昏迷等意识状态改变。意识障碍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细菌性脑膜炎更容易出现快速进展的意识障碍。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记录清醒和睡眠时间,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小儿脑膜炎患儿应保持安静卧床休息,避免强光、噪音刺激。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少量多餐。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遵医嘱按时服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复查。恢复期可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帮助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预防感染复发。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手足口疫苗要不要打

手足口疫苗可通过接种预防手足口病。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引起,接种疫苗能有效降低重症和并发症风险。 1、预防重症:手足口疫苗主要针对EV71病毒,该病毒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的抗体能有效中和病毒,降低重症发生率。 2、降低传播风险:手足口病在儿童中传播速度快,尤其在托幼机构和学校。接种疫苗不仅能保护个体,还能通过群体免疫效应减少病毒传播,保护未接种的易感人群。 3、长期保护:研究表明,手足口疫苗在接种后能提供长期免疫保护。接种两剂疫苗后,抗体水平可持续数年,有效预防EV71感染。 4、安全性高:手足口疫苗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安全性得到广泛验证。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局部红肿、低热等,通常轻微且短暂,无需特殊处理。 5、经济实惠:相比手足口病治疗费用和家庭护理成本,疫苗接种是一种经济实惠的预防措施。早期接种能减少医疗支出和家庭负担。 手足口疫苗的接种建议包括:6月龄至5岁儿童为优先接种人群,接种程序为两剂,间隔1个月。日常护理中,注意手卫生、饮食清淡、避免接触感染者。接种疫苗后,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锌,增强免疫力。定期监测体温,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