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4次阅读
搭桥术后13天发热可能与伤口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或药物反应有关,可通过抗感染治疗、物理降温、调整药物及加强伤口护理等方式处理。
1、伤口感染手术切口未完全愈合可能引发局部红肿渗液,需每日消毒换药,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
2、肺部感染术后卧床导致痰液积聚,表现为咳嗽气促,需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颗粒剂或注射用头孢曲松。
3、尿路感染导尿管留置易引发尿频尿痛,建议多饮水冲洗尿道,严重时需使用左氧氟沙星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口服抗菌药。
4、药物反应部分患者对术中用药或抗凝剂产生低热反应,体温多低于38.5℃,需监测血常规调整用药方案。
术后发热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每日测量体温3次,若持续高热或伴随寒战需立即返院复查血培养及影像学检查。
长期服用降压药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异常、干咳及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具体危害与药物种类及个体差异相关。
1、电解质紊乱利尿剂类降压药可能导致低钾血症,表现为乏力、心悸。日常需监测血钾水平,必要时补充钾剂或联用保钾利尿剂,常用药物包括氢氯噻嗪、呋塞米、螺内酯。
2、肝肾损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经肾脏代谢,长期使用可能升高肌酐水平。服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代表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
3、干咳症状普利类药物可能引发缓激肽蓄积导致刺激性干咳,发生概率较高。若症状持续可换用沙坦类药物,如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
4、体位性低血压α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可能引起突然站立时头晕目眩。建议变换体位时动作缓慢,相关药物包括特拉唑嗪、硝苯地平、氨氯地平。
服药期间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及靶器官功能,保持低盐饮食并避免突然停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需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