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骨髓穿刺后需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观察有无异常出血或感染、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血常规等。骨髓穿刺是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检查手段,术后护理对恢复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穿刺后24小时内应避免沾水,使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防止细菌感染。若敷料渗血或脱落需及时更换。术后3天内禁止泡澡、游泳等可能浸泡伤口的活动,淋浴时可用防水贴保护。穿刺部位可能出现轻微疼痛或淤青,属于正常现象,通常1-3天自行缓解。术后1周内避免提重物、跑步等增加腹压或肢体用力的活动,防止局部出血。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铁元素和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菠菜等,促进造血功能恢复。
若出现穿刺部位持续渗血、肿胀加剧、发热超过38℃、皮肤发红化脓等感染迹象,或出现头晕乏力、皮下大面积淤斑等出血表现,需立即就医。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提前告知医生,术后根据医嘱调整用药。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控制血糖水平以促进伤口愈合。免疫功能低下患者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1周需复查血常规评估造血功能,2周内避免接种疫苗。恢复期间出现骨痛、持续低热等异常症状应及时返院检查。
保持充足睡眠和情绪稳定有助于造血功能恢复,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定期随访观察骨髓象变化。穿刺后造血系统处于代偿期,可能出现暂时性血红蛋白下降,通常2-4周逐渐恢复。老年患者及营养不良者恢复期可能延长,需加强营养支持。儿童患者家长需特别注意防止抓挠伤口,观察其活动能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