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泌尿外科

小儿遗尿的中医经方治疗

| 1人回答 | 80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遗尿的中医经方治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强
王强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小儿遗尿可通过中医经方调理,常用方剂包括缩泉丸、桑螵蛸散、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等。小儿遗尿多与肾气不足、脾肺气虚、膀胱失约等因素相关,需结合辨证施治。

1、缩泉丸

缩泉丸由乌药、益智仁、山药组成,具有温肾祛寒、缩尿止遗的功效。适用于下元虚寒型遗尿,症见夜间尿频、小便清长、畏寒肢冷。该方通过温补肾阳增强膀胱气化功能,但阴虚火旺者慎用。服药期间需避免生冷饮食,家长可配合艾灸关元穴辅助治疗。

2、桑螵蛸散

桑螵蛸散以桑螵蛸为主药,配伍龙骨、牡蛎等收敛固涩之品,主治肾虚不固型遗尿。常见睡中遗尿不自知、白天尿意急迫等症状。方中桑螵蛸能补肾助阳,配合重镇安神药物调节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功能。使用期间家长需记录患儿排尿规律,建立定时唤醒排尿习惯。

3、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含附子、肉桂等温阳药物,针对肾阳亏虚导致的遗尿伴发育迟缓、腰膝酸软等症状。该方通过温补肾命门之火改善膀胱固摄能力,但需注意附子需先煎减毒。治疗期间可配合捏脊疗法,每日沿脊柱两侧由下向上提捏皮肤3-5遍。

4、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适用于脾肺气虚型遗尿,患儿多伴有食欲不振、易感冒、白天尿频等症状。方中黄芪、白术健脾益气,升麻、柴胡升举阳气,通过增强中气统摄作用减少遗尿发生。家长可制作山药粥等食疗配合,避免过度疲劳。

5、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主治肾阴不足型遗尿,常见口渴多饮、夜间盗汗、舌红少苔等阴虚症状。方中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肾阴,泽泻、茯苓利水渗湿,达到滋阴固肾的效果。服药期间需限制睡前饮水量,家长可在晚餐后2小时实施限水措施。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需坚持3-6个月疗程,家长应配合医生记录排尿日记,包括遗尿次数、尿量及诱因。白天可训练患儿排尿中断练习增强膀胱控制力,晚餐宜清淡少盐,睡前2小时限制液体摄入。冬季注意腰腹部保暖,避免过度兴奋或疲劳。若经方调理无效或伴随尿痛、尿急等症状,需及时排查泌尿系统畸形等器质性疾病。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前列腺钙化的原因

前列腺钙化可能由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慢性炎症刺激、尿路感染、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前列腺钙化是前列腺组织中钙盐沉积形成的硬结,多数情况下无需特殊治疗,但需定期复查。

1、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是前列腺钙化的常见原因之一。前列腺炎可能导致前列腺组织反复充血水肿,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钙盐沉积形成钙化灶。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会阴部不适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前列舒通胶囊、左氧氟沙星片等药物。

2、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前列腺组织长期处于增生状态,腺体结构改变,容易形成钙化灶。患者可能出现排尿困难、尿线变细、夜尿增多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非那雄胺片、盐酸特拉唑嗪片等药物,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3、慢性炎症刺激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可导致前列腺组织纤维化,局部钙盐沉积形成钙化灶。这种情况可能与长期久坐、辛辣饮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排尿不适。建议改善生活方式,避免久坐,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

4、尿路感染

反复尿路感染可能引起前列腺组织炎症反应,导致钙盐沉积。患者可能出现尿痛、尿频、下腹部不适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阿奇霉素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生素。

5、遗传因素

部分前列腺钙化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基因变异导致的前列腺组织代谢异常有关。这类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进行前列腺检查,早期发现异常情况。

前列腺钙化患者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久坐和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游泳等有氧运动。饮食上建议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酒精摄入。保持适度性生活频率,避免前列腺长期充血。定期复查前列腺超声,监测钙化灶变化情况,如有排尿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