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25次阅读
宝宝大便次数多但不稀可能与饮食结构改变、肠道功能未成熟、乳糖不耐受、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补充益生菌、检查过敏原、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
1、饮食调整母乳喂养的宝宝可能与母亲饮食中高糖或高脂食物有关,建议母亲减少豆类、甜食摄入;配方奶喂养可尝试换用低乳糖奶粉,辅食添加需遵循由少到多原则。
2、肠道发育婴幼儿肠道蠕动功能尚未完善,家长需注意腹部保暖,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记录每日排便次数与性状,若持续超过8次/天需就医。
3、乳糖问题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可能导致排便频繁,家长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奶,或遵医嘱使用乳糖酶制剂,同时观察是否伴随腹胀、哭闹等症状。
4、菌群紊乱抗生素使用或感染后易引发肠道微生态失衡,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避免与抗生素同服。
家长应保持宝宝臀部清洁干燥,记录饮食与排便日记,若出现血便、发热或体重增长缓慢,须立即就诊儿科消化专科。
胃肠炎的症状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乏力、脱水等,治疗手段有补液支持、对症用药、调整饮食、预防并发症等。
1、恶心呕吐胃黏膜受刺激引发的防御反应,轻度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严重呕吐需使用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止吐药物。
2、腹痛腹泻肠道蠕动异常导致,轻症可用蒙脱石散吸附毒素,细菌感染需联合诺氟沙星或头孢克肟等抗生素治疗。
3、发热乏力感染引发的全身反应,体温超过38.5℃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同时补充电解质溶液维持水盐平衡。
4、脱水频繁吐泻导致体液丢失,轻度脱水口服补液盐,重度需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发病期间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生冷油腻,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