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虾壳呛到气管需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若无法咳出应尽快就医。气管异物阻塞可能导致窒息,属于紧急情况。
当虾壳卡在气管时,患者会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面色发绀等症状。此时施救者应站在患者身后,双臂环绕其腰部,一手握拳抵住患者上腹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向内冲击,利用气流将异物冲出。对于儿童或婴儿,需采用拍背压胸法,将患儿面朝下放在前臂,头部低于胸部,用手掌根部快速拍击肩胛骨之间区域。若患者意识丧失,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呼叫急救。自行尝试用手指掏取异物可能造成更深部嵌顿,增加喉头水肿风险。
气管异物多见于进食时说话或大笑导致会厌反射失调,也可能与吞咽功能障碍有关。长期卧床老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儿童更易发生。预防上应做到细嚼慢咽,避免给幼儿喂食整粒坚果或带刺食物。有吞咽困难者可将食物切碎成糊状,进食时保持坐姿。呛咳后即使症状缓解也建议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部分尖锐异物可能移位至支气管,引发继发感染或肉芽肿形成。
气管异物取出后需观察24-48小时,警惕迟发性喉水肿。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减轻气道炎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预防感染,氨溴索口服溶液促进痰液排出。恢复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环境湿度,若出现发热、咳血或持续胸痛需复查支气管镜。日常生活中建议学习基本急救技能,家有高危人群可备便携式吸痰器,定期进行吞咽功能评估训练。
感冒引起中耳炎需警惕急性乳突炎、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及鼓膜穿孔。感冒后病原体经咽鼓管侵入中耳,可能引发上述并发症,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闷胀感,严重时可导致持续性流脓或听力损伤。
1、急性乳突炎
急性乳突炎多由中耳炎未及时控制,炎症扩散至乳突气房所致。患者可能出现耳后红肿、高热、剧烈跳痛,乳突区压痛明显。需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行乳突切开引流术。家长需注意儿童哭闹时可能提示耳部不适。
2、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常因感冒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腔内积液引发。典型症状为耳闷、听力减退及耳鸣,检查可见鼓膜内陷或液平面。可遵医嘱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黏液排出,配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减轻鼻咽部水肿。避免用力擤鼻以防加重病情。
3、化脓性中耳炎
化脓性中耳炎由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耳道流脓、鼓膜充血穿孔。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局部抗感染,联合头孢呋辛酯片全身用药。若出现头痛、呕吐需警惕颅内并发症,家长应避免自行清理脓液,防止损伤外耳道皮肤。
4、鼓膜穿孔
鼓膜穿孔多为中耳炎进展或不当掏耳导致,患者自觉耳内漏气感,检查可见鼓膜裂隙。小穿孔可自愈,大穿孔需行鼓膜修补术。治疗期间禁用酚甘油滴耳液等刺激性药物,游泳时佩戴耳塞防止污水入耳。
感冒期间应保持鼻腔通畅,正确擤鼻需单侧交替进行。出现耳部症状后避免潜水、高空飞行等气压变化活动,儿童患者需定期复查听力。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若耳痛持续超过48小时或伴随眩晕、面瘫等症状,须立即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