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6次阅读
肾小管药物损伤可通过停用肾毒性药物、补液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使用抗氧化剂、透析治疗等方式改善。肾小管药物损伤通常由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化疗药物、造影剂、重金属制剂等引起,表现为少尿、血尿、蛋白尿、肾区疼痛、肾功能指标异常等症状。
立即停用可能导致肾小管损伤的药物是首要措施。常见肾毒性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含铂化疗药物如顺铂注射液、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片等。医生会根据用药史和实验室检查判断可疑药物,并更换为肾毒性较低的替代药物。若必须继续使用潜在肾毒性药物,需严格监测肾功能和尿量变化。
通过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维持有效循环血量,有助于稀释肾小管内药物浓度并促进排泄。对于造影剂肾病高危患者,可在检查前6-12小时开始静脉补液。补液量和速度需根据患者心肺功能调整,避免容量负荷过重。同时记录24小时出入量,保持尿量在适当水平。
肾小管损伤常伴随低钾血症、低钠血症或代谢性酸中毒。轻度低钾可口服氯化钾缓释片,严重低钾需静脉补钾并心电监护。代谢性酸中毒可使用碳酸氢钠注射液纠正,但需避免过量导致碱中毒。治疗期间需频繁监测血电解质和动脉血气,根据结果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药物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尤其对造影剂肾病有一定预防作用。维生素E软胶囊等抗氧化剂可能辅助改善细胞膜稳定性。使用时应关注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严重肝功能不全者需慎用乙酰半胱氨酸。
当出现急性肾衰竭、严重高钾血症或容量过负荷时,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透析可快速清除体内蓄积的毒性药物及代谢产物,维持内环境稳定。对于顺铂等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血液灌流可能比普通透析更有效。透析方案需根据药物特性、患者肾功能和并发症个体化制定。
肾小管药物损伤患者恢复期应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适当范围,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易消化蛋白。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肾功能和尿常规。用药前需主动告知医生药物过敏史和肾脏病史,使用潜在肾毒性药物期间应增加水分摄入并监测尿量变化。出现排尿异常或水肿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