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孕前准备 > 孕前检查

血常规单核细胞偏高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48次阅读

问题描述:
血常规单核细胞偏高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范芸
范芸 北京医院 主任医师

血常规单核细胞偏高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或药物因素引起,需结合临床表现进一步分析。

1、病毒感染:

单核细胞是免疫系统对抗病毒的重要成分。当机体感染EB病毒、巨细胞病毒或流感病毒时,单核细胞会代偿性增多以清除病原体。这类情况通常伴随发热、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一般无需特殊治疗,2-3周后可自行恢复。

2、细菌感染:

结核杆菌、布鲁氏菌等特殊病原体感染会刺激单核细胞增殖。这类感染往往表现为长期低热、夜间盗汗,需通过病原学检查确诊。治疗需针对特定细菌选用抗生素,如异烟肼联合利福平治疗结核病。

3、自身免疫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会导致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单核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会持续升高,同时伴随关节肿痛、皮疹等症状。确诊需结合抗体检测,治疗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4、血液系统疾病: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病可直接导致单核细胞克隆性增殖。这类疾病常表现为持续消瘦、肝脾肿大,需通过骨髓穿刺确诊。治疗包括化疗药物如阿糖胞苷,或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5、药物因素: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药物可能干扰骨髓造血功能。这种医源性单核细胞增多在停药后可逐渐恢复,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变化。

发现单核细胞偏高时应完善C反应蛋白、血沉等炎症指标检测,必要时进行外周血涂片或骨髓检查。日常需保持充足睡眠,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深绿色蔬菜,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免疫系统负担。持续异常升高超过两周或伴随体重下降、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应及时到血液科就诊。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蜂窝织炎和脓肿的区别病理特征是什么

蜂窝织炎和脓肿是两种不同的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病理特征主要区别在于组织受累范围和脓液积聚情况。蜂窝织炎表现为皮肤及皮下组织弥漫性炎症,而脓肿则是局部脓液积聚形成腔隙。

1、组织受累范围

蜂窝织炎累及皮肤和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病理可见真皮及皮下组织水肿,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血管扩张充血,但无明确边界。脓肿则局限在特定区域,周围形成由肉芽组织构成的脓腔壁,中央为坏死组织和脓细胞聚集,与周围健康组织分界清晰。

2、炎症反应特征

蜂窝织炎以急性化脓性炎症为主,组织学显示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分离,但无组织坏死液化。脓肿则表现为局部化脓性坏死,可见脓液由坏死组织、细菌、炎性细胞构成,周围有纤维组织包裹形成脓肿膜。

3、病原体分布

蜂窝织炎病原体在组织中弥散分布,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等。脓肿病原体集中在脓腔中央,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化脓性细菌,脓液培养阳性率较高。

4、临床表现差异

蜂窝织炎表现为边界不清的红肿热痛,皮肤呈橘皮样改变。脓肿则表现为波动性肿块,中央可有脓头形成,穿刺可抽出脓液。超声检查蜂窝织炎显示组织增厚、回声增强,脓肿则显示液性暗区。

5、治疗原则区别

蜂窝织炎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氨苄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脓肿除抗生素外需切开引流,必要时使用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等药物。

日常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外伤和搔抓。出现皮肤红肿热痛应及时就医,蜂窝织炎患者需遵医嘱足疗程使用抗生素,脓肿患者引流后需定期换药。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免疫力低下者需增强体质。治疗期间应抬高患肢,避免压迫感染部位。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