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5次阅读
胆管癌不是胆囊癌,两者是发生在不同部位的恶性肿瘤。胆管癌起源于胆管系统,胆囊癌则发生于胆囊黏膜,虽然均属于胆道系统肿瘤,但发病位置、生物学行为及治疗策略存在差异。
胆管癌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主要症状包括黄疸、皮肤瘙痒、陶土样便等,与胆管梗阻密切相关。胆囊癌早期症状隐匿,进展后可出现右上腹疼痛、体重下降、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合并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病史。从病理类型看,胆管癌以腺癌为主,胆囊癌除腺癌外还可能存在鳞状细胞癌等类型。影像学检查中,胆管癌需通过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或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明确病变范围,胆囊癌则更多依赖超声和增强CT评估浸润深度。
治疗方面,胆管癌手术需根据肿瘤位置选择肝切除术或胆肠吻合术,晚期患者可能接受光动力治疗或胆道支架置入。胆囊癌根治需完整切除胆囊及受累肝脏组织,部分病例需联合淋巴结清扫。两者化疗方案也存在差异,胆管癌常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胆囊癌可能采用卡培他滨或奥沙利铂为基础的方案。预后上,胆囊癌五年生存率略高于胆管癌,但均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
对于出现不明原因黄疸、持续腹痛或消瘦的患者,建议尽早就医完善肿瘤标志物CA19-9检测及影像学检查。日常需注意避免高脂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有胆道结石或慢性炎症病史者应定期随访,实现早筛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