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6次阅读
骨质减少和骨质疏松是骨骼代谢异常的两种不同阶段,骨质减少是骨量轻度降低的早期状态,骨质疏松则是骨量显著减少、骨微结构破坏的进展期疾病。
1、定义差异骨质减少指骨密度低于正常值但未达到骨质疏松标准,骨质疏松则是骨密度显著降低伴随骨折风险增加。
2、诊断标准骨质减少通过骨密度检测T值在-1.0至-2.5之间判断,骨质疏松则为T值≤-2.5或已发生脆性骨折。
3、症状表现骨质减少通常无症状,骨质疏松可能出现腰背疼痛、身高缩短及轻微外力下骨折。
4、干预措施骨质减少以补钙和运动为主,骨质疏松需药物干预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抗骨吸收治疗。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检测骨密度,保持适度日照和富含钙的饮食,避免吸烟酗酒等危险因素。
男性性交后腰疼可能由肌肉疲劳、姿势不当、前列腺炎、泌尿系统结石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调整、物理治疗、药物干预等方式缓解。
1、肌肉疲劳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腰部肌肉乳酸堆积,表现为酸胀感。建议卧床休息,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无须特殊用药。
2、姿势不当长时间保持固定体位可能造成腰椎压力增大。改变性交体位,日常加强核心肌群锻炼可有效预防症状复发。
3、前列腺炎可能与细菌感染或盆腔充血有关,常伴尿频尿急。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
4、泌尿系统结石肾结石移动可能刺激输尿管引发牵涉痛,多伴血尿症状。需进行超声检查确诊,必要时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
日常注意保持适度性生活频率,避免过度劳累,若疼痛持续或加重应及时至泌尿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