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慢性丙型肝炎可通过直接抗病毒药物、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肝脏保护治疗、定期监测等方式治疗。该病主要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1、直接抗病毒药物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等直接抗病毒药物可靶向抑制病毒复制,治疗期间需监测病毒载量变化,可能出现头痛、乏力等不良反应。
2、干扰素联合治疗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适用于特定基因型,治疗周期较长,可能引起发热、骨髓抑制等副作用,需定期检查血常规。
3、肝脏保护治疗多烯磷脂酰胆碱等保肝药物可改善肝功能,治疗期间需戒酒并避免肝毒性药物,定期检测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
4、定期监测随访治疗结束后仍需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与病毒RNA,若出现腹水、黄疸等肝硬化表现需及时进行影像学评估。
患者应保持低脂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肝脏负担,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