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痛风通常发生在关节部位,主要有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手指关节等。痛风是由于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引发的炎症反应,典型表现为突发性红肿热痛。
1、第一跖趾关节
第一跖趾关节是痛风最常累及的部位,约半数患者首次发作于此。此处关节位于足部大脚趾根部,局部血液循环较差,尿酸易沉积。急性发作时关节红肿如刀割样疼痛,皮肤紧绷发亮,可能伴随发热。发作多由高嘌呤饮食、饮酒或受凉诱发。
2、踝关节
踝关节痛风发作时表现为内外踝肿胀,关节活动明显受限,严重时无法负重行走。此处痛风石形成概率较高,长期未控制可能导致关节畸形。踝关节痛风常与运动损伤混淆,需通过血尿酸检测和关节液检查鉴别。
3、膝关节
膝关节痛风发作时可见髌骨周围弥漫性肿胀,关节腔积液明显,屈伸功能受限。中老年肥胖患者更易发生,可能误诊为骨关节炎。慢性痛风性膝关节炎可导致软骨破坏,X线可见穿凿样骨质缺损。
4、腕关节
腕关节痛风相对少见,发作时腕背侧及桡骨茎突处肿胀压痛,手腕旋转功能受影响。长期从事手部劳动或糖尿病患者更易发作,需与类风湿关节炎鉴别。腕部痛风石可能压迫正中神经导致腕管综合征。
5、手指关节
手指小关节痛风多见于远端指间关节,表现为指节梭形肿胀,皮肤呈暗红色。慢性期可见关节周围痛风石沉积,严重者导致关节僵直。需与银屑病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痛风患者需长期控制血尿酸水平,每日饮水应超过2000毫升促进尿酸排泄,避免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急性期应减少关节活动,遵医嘱使用抗炎药物。慢性期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维持关节功能。定期监测血尿酸值,预防肾脏损害和关节破坏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