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8次阅读
肾炎尿常规主要观察尿蛋白、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和管型四项指标,异常结果可能提示肾小球或肾小管损伤。
1、尿蛋白:尿蛋白阳性反映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常见于肾小球肾炎或肾病综合征,可遵医嘱使用缬沙坦、贝那普利或黄葵胶囊等药物控制蛋白尿。
2、尿红细胞:每高倍镜视野超过3个红细胞提示血尿,可能由IgA肾病、狼疮性肾炎等引起,需结合红细胞形态判断来源,必要时进行肾穿刺活检。
3、尿白细胞:白细胞增多提示尿路感染或间质性肾炎,若伴细菌尿需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或磷霉素等抗生素治疗。
4、管型:颗粒管型或红细胞管型出现说明肾实质损伤,需完善肾功能和肾脏B超检查评估病情进展。
建议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和月经期留尿,异常指标需结合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肾功能综合判断。
肾肿瘤有可能是良性的,良性肾肿瘤主要包括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嗜酸细胞瘤、肾腺瘤等,多数生长缓慢且预后良好。
1、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由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织构成,可能与结节性硬化症相关,通常无典型症状,较大时可出现腰痛或血尿。治疗以定期随访为主,体积过大可考虑介入栓塞或手术切除。
2、肾嗜酸细胞瘤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多为单侧孤立性生长,影像学检查可见中央瘢痕特征。多数无症状,偶见腰部不适,手术切除后极少复发。
3、肾腺瘤与长期透析或获得性囊性肾病相关,直径多小于3厘米,病理检查可确诊。无症状者定期观察,生长迅速时需行肾部分切除术。
4、肾纤维瘤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质地坚硬且边界清晰,超声检查呈低回声表现。通常无须特殊处理,若压迫周围组织则需手术干预。
发现肾肿瘤应及时通过超声、CT等检查明确性质,避免剧烈运动并控制血压,每3-6个月复查监测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