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博禾精选结果

创伤骨科手腕术后怎么康复

术后应先行腕关节的制动固定,2至3周后再行活动,以腕关节的屈伸活动为主。以主动活动为主,忌被动活动。患肢制动减少活动,拆线后应用活血化瘀外洗药物进行熏洗配合活动。,骨科疼痛疾病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重视自身的调理,尤其是术后,平时避免过度活动,要注意休息,希望患者可以更快的康复!

骨科骨科术后常见严重四大并发症

程雷
程雷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术后常见严重四大并发症主要有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压疮和术后出血。这些并发症可能影响康复进程,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干预。

1、深静脉血栓形成

骨科术后长期卧床可能导致下肢静脉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皮温升高,严重时可引发肺栓塞。预防措施包括早期活动、穿戴弹力袜、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等抗凝药物。术后需定期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肺部感染

术后疼痛限制呼吸运动,长期卧床使呼吸道分泌物积聚,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常见症状为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预防需加强翻身拍背、雾化吸入、鼓励深呼吸锻炼,必要时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等抗生素治疗。高龄或慢性肺病患者风险更高,需特别关注。

3、压疮

术后制动使骨突部位持续受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好发于骶尾部、足跟等部位,表现为皮肤发红、水疱、溃疡。预防需每2小时翻身一次,使用气垫床,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已发生压疮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严重者需清创处理。

4、术后出血

手术创伤、抗凝药物使用或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切口或内出血。表现为切口渗血、引流液增多、血红蛋白下降。轻度出血可通过加压包扎控制,严重出血需手术探查止血,必要时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术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引流情况。

骨科术后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伤口愈合。根据恢复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渐进式康复训练,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发现异常症状如呼吸困难、肢体肿胀等需立即就医。家属需协助患者做好体位管理、皮肤护理和功能锻炼,共同预防并发症发生。

宫颈炎骨科里的运动医学是什么意思

程雷
程雷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运动医学是骨科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运动相关损伤的预防、诊断、治疗及康复,同时涵盖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

运动医学的核心领域包括急性运动损伤和慢性劳损的处理。急性损伤如韧带撕裂、肌肉拉伤、关节脱位等,通常需要影像学检查明确损伤程度后制定治疗方案。慢性劳损包括肌腱炎、滑囊炎、应力性骨折等,多与过度使用或错误运动模式相关。运动医学医生会结合生物力学分析,通过调整运动方式、强化特定肌群或使用矫形器具进行干预。运动医学还涉及运动营养学、运动心理学等交叉学科,为运动员和普通人群提供科学训练建议。术后康复是运动医学的重要环节,通过阶段性功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运动能力。

运动医学的诊疗需结合个体运动需求和基础健康状况。对于专业运动员,治疗目标常侧重于快速重返赛场和运动表现提升;普通人群则更关注功能恢复和疼痛缓解。运动医学医生需掌握关节镜微创技术、PRP注射等治疗手段,同时熟悉不同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预防性评估是运动医学的特色服务,通过动作筛查发现潜在损伤风险,指导纠正性训练。运动医学也研究运动对慢性病管理的价值,如制定关节炎患者的低冲击运动方案。

保持规律运动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基础,建议根据年龄和体能选择适宜运动强度。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后做好拉伸放松,可降低肌肉关节损伤概率。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受限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慢性化。运动医学强调个体化方案,建议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制定运动计划,逐步提升运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