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后出血

博禾精选结果

产后出血的四个原因

产后出血可能由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1、子宫收缩乏力

产后子宫肌纤维收缩力减弱,无法有效压迫血管止血。可能与产程过长、多胎妊娠等因素有关,表现为持续性暗红色出血。可遵医嘱使用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等药物。

2、胎盘因素

胎盘滞留、植入或部分残留导致剥离面血窦开放出血。常伴随胎盘娩出异常,需及时行清宫术或胎盘剥离术,必要时使用氨甲环酸等止血药物。

3、软产道损伤

分娩过程中会阴、宫颈等部位裂伤引起活跃性鲜红色出血。需立即缝合修补伤口,严重损伤时需输血治疗,可配合使用酚磺乙胺等止血剂。

4、凝血功能障碍

妊娠期高血压、羊水栓塞等导致凝血机制异常。表现为广泛渗血且血不凝,需输注凝血因子、新鲜冰冻血浆等血液制品,同时治疗原发疾病。

产后需密切观察出血量及生命体征,保持会阴清洁,补充铁剂和优质蛋白促进恢复,出现头晕心悸等休克症状应立即就医。

妇科产后出血的并发症

高珊
高珊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产后出血的并发症主要有失血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席汉综合征、急性肾衰竭、产褥感染等。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或剖宫产者超过1000毫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1、失血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导致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症状。治疗上需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液,输注红细胞悬液、血浆等血制品,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维持血压。同时针对出血原因采取宫缩剂如缩宫素注射液、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等药物或手术止血。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发生于严重产后出血患者,由于大量凝血因子消耗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注射部位渗血、血尿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治疗需在纠正休克基础上补充凝血因子如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必要时使用肝素钠注射液抗凝。

3、席汉综合征

席汉综合征是产后大出血导致垂体前叶缺血坏死引起的内分泌疾病,患者可能出现产后无乳、闭经、性欲减退、畏寒乏力等症状。诊断需结合激素水平检测,治疗需长期激素替代如左甲状腺素钠片、氢化可的松片、戊酸雌二醇片等药物。该并发症重在预防,及时控制产后出血可显著降低发生率。

4、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多因失血性休克导致肾灌注不足引起,表现为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电解质紊乱。治疗需纠正休克,限制液体入量,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监测尿量、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变化,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5、产褥感染

产褥感染是产后出血后继发感染的常见并发症,患者可能出现发热、腹痛、恶露异味等症状。常见病原体包括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治疗需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同时加强会阴护理,保持引流通畅。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预防关键在于早期识别高危因素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宫缩乏力等,分娩过程中密切监测出血量,及时处理原发疾病。产后需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摄入如富含铁质的动物肝脏、瘦肉等食物,促进血红蛋白恢复。保持会阴清洁,遵医嘱按时复查,出现发热、头晕等不适及时就医。医护人员应做好产后2小时的密切观察,这是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