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肺源性哮喘怎么分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肺源性哮喘可通过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血气分析结果及治疗反应五个方面进行鉴别。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由严重感染、创伤等导致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引发非心源性肺水肿;肺源性哮喘则因气道慢性炎症反应导致支气管痉挛和黏液分泌亢进。前者起病急骤,后者常有过敏史或反复发作史。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听诊双肺湿啰音;肺源性哮喘发作时以呼气性呼吸困难为主,伴哮鸣音,症状多呈阵发性且可自行缓解或经支气管扩张剂改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胸部CT显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或实变影,呈重力依赖性分布;肺源性哮喘发作期可见肺过度充气,但无实质性渗出影,缓解期影像学多正常。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即出现顽固性低氧血症,氧合指数≤300mmHg;肺源性哮喘发作时虽可有低氧血症,但二氧化碳分压早期常降低,严重时才升高,氧合指数下降程度相对较轻。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需机械通气联合原发病治疗,对支气管扩张剂无反应;肺源性哮喘对β2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反应良好,多数无需有创通气。
日常需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变化,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加强营养支持,肺源性哮喘患者需规范使用吸入制剂。两者均需定期监测肺功能,但前者侧重原发病控制,后者注重长期抗炎治疗。出现突发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重症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