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后并发症有哪些

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造瘘口感染、导管移位或堵塞、腹膜炎、胃肠道出血及吸入性肺炎。
术后造瘘口周围皮肤可能出现红肿、疼痛或渗液,与局部清洁不足或操作污染有关。需定期消毒换药,严重时需抗生素治疗。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感染风险更高。
导管脱出、扭曲或食物残渣堵塞可能导致喂养困难。移位需影像学确认后重新置管,堵塞可通过温水冲洗或导丝疏通。固定不当或剧烈活动是常见诱因。
胃内容物渗漏至腹腔会引起剧烈腹痛、发热,可能与穿刺技术或术后导管维护不当有关。需紧急禁食、胃肠减压,必要时手术修补。腹膜刺激征是典型表现。
穿刺损伤胃壁血管或黏膜糜烂可导致呕血、黑便。轻度出血可自愈,严重者需内镜下止血。长期使用抗凝药物者风险显著增加。
喂养时误吸可能导致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抬高床头30度、控制输注速度可预防,发生后需停止喂养并抗感染治疗。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更易发生。
术后应保持造瘘口干燥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擦拭周围皮肤;喂养时采用半卧位,每4小时检查导管固定情况;营养液温度需接近体温,输注速度从低速逐渐调整;定期随访评估营养状态与导管功能,出现持续发热、腹痛或喂养障碍需立即就医。早期活动有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但需避免腹部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