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

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分裂的遗传性眼病,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该病可能由X染色体遗传、视网膜结构异常、感光细胞功能障碍、玻璃体牵拉、基因突变等原因引起。
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多与X染色体上的RS1基因突变相关,呈X连锁隐性遗传模式。男性患者症状较重,女性携带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度视力异常或无症状。基因检测可明确致病突变。
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的黏附分子缺失,导致视网膜层间分离。裂隙多始于黄斑区,逐渐向周边扩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清晰显示视网膜分层现象。
劈裂区域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无法正常感光,患者常主诉中心视力模糊、视物变形。视野检查可见与病变区域对应的暗点,严重者可出现管状视野。
部分患者合并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纤维对视网膜的异常牵拉可能加剧劈裂程度。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表面皱褶或玻璃体混浊,需警惕视网膜脱离风险。
除RS1基因外,COL4A5等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类似表现。基因诊断可区分不同类型,遗传咨询有助于评估家族成员患病风险。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基因治疗研究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及头部震动,定期进行眼底检查监测病情进展。饮食需保证维生素A、叶黄素等视网膜营养素摄入,如深绿色蔬菜、深海鱼类等。低视力辅助器具可帮助改善生活质量,强光环境下建议佩戴防蓝光眼镜。若出现突发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加重,需立即就医排除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儿童患者应每半年复查视力及眼底,成年患者建议每年随访光学相干断层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