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衰竭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关键词: #诊断
关键词: #诊断
急性肝衰竭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肝功能迅速恶化、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等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转氨酶显著升高、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指标。急性肝衰竭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肝脏疾病,需要及时识别和治疗。
肝功能迅速恶化是急性肝衰竭的核心表现之一,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黄疸、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转氨酶水平急剧上升,通常超过正常值上限的10倍以上。胆红素水平也会明显升高,提示肝脏排泄功能严重受损。凝血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国际标准化比值升高,反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下降。肝性脑病是急性肝衰竭的重要诊断依据,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扑翼样震颤等神经系统症状。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或CT可帮助评估肝脏大小和结构变化,排除其他肝脏疾病。
出现疑似急性肝衰竭症状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治疗期间需严格卧床休息,限制蛋白质摄入以减少血氨生成。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必要时采取人工肝支持或肝移植等治疗措施。患者及家属应配合医生治疗,避免自行用药或进食可能加重肝脏负担的食物。恢复期需遵循医嘱逐步调整饮食,定期复查肝功能,预防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