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可通过控制体重、避免久坐久站、适度运动、穿着弹力袜、及时治疗基础疾病等方式实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液淤滞、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相关,需综合干预。
超重会增加下肢静脉压力,导致血液回流受阻。建议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规律运动维持健康体重,减少高脂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比例。体重指数超过24时需积极减重。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减缓下肢血液循环。每1-2小时应活动下肢5-10分钟,可做踝泵运动或短距离行走。乘坐长途交通工具时建议穿戴弹力袜,定期变换体位。
规律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能促进静脉回流。建议每周进行3-5次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拉伸。卧床患者可进行被动关节活动。
医用弹力袜通过梯度压力帮助血液回流,适合长期站立、孕妇等高危人群。选择合适压力级别,白天穿戴8-10小时,夜间取下。皮肤破损或动脉缺血者禁用。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会损伤血管内皮。需规律监测指标,遵医嘱使用降压药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降糖药如盐酸二甲双胍片等。肿瘤患者需评估抗凝预防必要性。
日常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戒烟限酒,避免脱水。术后患者应尽早下床活动,高危人群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等预防性抗凝药物。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