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做什么辅助检查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可通过骨密度检测、X线检查、实验室检查、定量超声检查、骨转换标志物检测等方式确诊。骨质疏松可能与年龄增长、雌激素缺乏、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腰背疼痛、身高变矮、易骨折等症状。
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可测量腰椎、股骨颈等部位的骨密度值。该检查无创且辐射量低,结果以T值和Z值表示,T值低于-2.5可确诊骨质疏松。骨密度检测有助于评估骨折风险,建议绝经后女性和65岁以上男性定期筛查。
普通X线片可显示骨质疏松导致的骨小梁稀疏、椎体压缩性骨折等结构性改变。胸腰椎侧位片能发现椎体变形或楔形变,但X线对早期骨质疏松敏感性不足,通常用于骨折诊断而非早期筛查。X线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可辅助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指标可反映骨代谢状况。甲状旁腺激素和25羟维生素D检测能鉴别继发性骨质疏松原因。尿钙、尿吡啶啉等排泄物检测可评估骨吸收活性。实验室检查需空腹采血,建议与骨密度检测同步进行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通过跟骨或桡骨的超声波传导速度评估骨质量,具有无辐射、便携等优势。定量超声检查对骨质疏松筛查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能替代骨密度检测。该检查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初步筛查或随访监测,结果异常者需进一步行双能X线确认。
包括Ⅰ型胶原羧基端肽、骨钙素等血清标志物,可动态反映骨形成和骨吸收活性。骨转换标志物检测有助于判断骨质疏松类型和药物疗效,但受昼夜节律和饮食影响较大。该检查需在固定时间段采血,建议每3-6个月复查以监测治疗反应。
确诊骨质疏松后应保证每日摄入800-1200毫克钙和400-800国际单位维生素D,适量进行负重运动如步行、太极拳等。避免吸烟、过量饮酒等危险因素,居家环境需做好防滑措施预防跌倒。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雷洛昔芬片等抗骨质疏松药物,定期复查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出现突发剧烈背痛需警惕椎体骨折,应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