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假体脱位的表现

髋关节假体脱位主要表现为患侧髋部突发剧痛、活动受限及下肢异常姿势。髋关节假体脱位可能由外伤、假体位置异常、肌肉萎缩等因素引起,通常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并及时复位处理。
髋关节假体脱位时,患者常感到患侧髋部剧烈锐痛,疼痛可向大腿或膝部放射。疼痛多由假体与髋臼碰撞、周围软组织牵拉或神经受压导致。急性期需立即制动,避免加重损伤。临床常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缓解疼痛,严重者需在麻醉下进行手法复位。
脱位后患肢主动及被动活动均明显受限,无法完成站立、行走等动作。检查可见髋关节主动屈曲、外展功能丧失,被动活动时伴随机械性阻挡感。可能与假体头脱离髋臼窝后机械结构失稳有关。需通过X线或CT确认脱位方向,复位后需短期使用髋关节支具固定。
典型表现为患肢缩短、内旋或外旋畸形。后脱位时下肢呈内收内旋状,前脱位则表现为外展外旋。体格检查可见大转子突出、下肢长度不对称。此类畸形由假体头移位后改变力学轴线所致。复位后需评估假体稳定性,反复脱位者可能需翻修手术。
脱位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髋周软组织肿胀、皮肤淤青,伴关节腔积血。触诊可及关节囊饱满感,皮温升高。多因关节囊撕裂或周围血管损伤引起。急性期可冰敷减轻肿胀,配合迈之灵片、地奥司明片等改善循环药物。
少数患者合并坐骨神经或股神经损伤,表现为足下垂、小腿外侧麻木或股四头肌无力。常见于后脱位时假体头直接压迫神经,或复位过程中牵拉损伤。需肌电图评估神经功能,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神经营养药物可能有助于恢复。
髋关节假体脱位后应绝对卧床制动,避免患肢负重。日常需加强髋周肌群锻炼,如直腿抬高、臀桥等动作,使用助行器辅助行走。术后3个月内禁止深蹲、跷二郎腿等危险动作,定期复查假体位置。若出现异常弹响或不适感应及时就医,防止发展为习惯性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