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先心病和风心病

先心病是指先天性心脏病,风心病是指风湿性心脏病,两者均属于心脏疾病,但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在母体内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心脏结构异常,可能与遗传因素、母体感染、药物暴露等因素有关。常见类型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患者可能出现心悸、气促、发育迟缓等症状。治疗方式包括介入封堵术、外科手术等。可遵医嘱使用地高辛片、呋塞米片、卡托普利片等药物辅助治疗。
风湿性心脏病是风湿热反复发作导致的心脏瓣膜损害,主要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常见表现为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乏力、下肢水肿等症状。治疗包括青霉素预防感染、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严重者需进行瓣膜置换术。可遵医嘱使用华法林钠片、螺内酯片、氢氯噻嗪片等药物。
先天性心脏病主要由胚胎发育异常引起,风湿性心脏病则由链球菌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导致。前者多在出生时即存在,后者通常在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发病。两者均可通过超声心动图确诊,但治疗方案存在明显差异。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症状出现较早,可能伴有紫绀、喂养困难等表现。风湿性心脏病进展较缓慢,初期可能仅表现为关节疼痛,后期才出现明显心脏症状。两者均可导致心力衰竭,但发展过程和临床表现不同。
预防先天性心脏病需注意孕期保健,避免接触致畸因素。预防风湿性心脏病需及时治疗链球菌性咽炎,定期进行预防性青霉素注射。两类患者均需定期复查,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低盐饮食,控制液体摄入量。
心脏疾病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保暖防寒。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限制钠盐摄入,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定期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出现胸闷、气促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擅自调整药物剂量,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和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