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与晨练脱不开关系?医生告诫:65岁以后,晨练时多注意这3点

清晨的公园里,总能看到许多银发族在晨光中舒展筋骨。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个看似养生的习惯背后,其实藏着一些健康隐患。特别是对6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来说,晨练方式不当可能增加脑梗风险。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让晨练真正成为健康的助力而非隐患。
1、清晨是心脑血管事.件高发时段
人体在清晨时分血压会自然升高,血液黏稠度也较高。这个时间段进行剧烈运动,容易导致血压骤升,增加血管压力。
2、温差带来的血管刺激
特别是秋.冬.季节,早晨气温较低。从温暖的被窝直接到寒冷户外,血管容易发生痉挛,影响脑部供血。
3、空腹运动的潜在风险
经过一夜消耗,晨起时血糖偏低。此时运动可能诱发低血糖反应,对糖尿病患者尤其危险。
1、调整晨练时间
建议将锻炼时间推迟到太阳升起后1-2小时。这时气温回升,人体各项机能也逐渐活跃起来。可以先在室内做些简单热身,等身体适应后再出门。
2、改变运动强度
避免剧烈运动如快跑、爬山等。推荐选择太极拳、散步、八段锦等温和运动。运动时注意控制心率,保持在(220-年龄)×60%左右为宜。
3、做好充分准备
晨练前喝200ml温水,吃少量易消化食物如香蕉、全麦面包等。穿着要保暖,特别注意头部和颈部的防护。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和通讯工具。
1、突然出现的头晕目眩
运动时若感到天旋地转,要立即停止活动,找个安全地方休息。
2、不明原因的肢体麻木
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可能是脑梗前兆,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3、持续性的胸闷气短
这可能是心脏供血不足的表现,不要勉强继续运动。
1、下午4-6点是黄金时段
这个时间段人体体温较高,肌肉弹性好,运动受伤风险小,更适合进行锻炼。
2、室内运动同样有效
天气不好时,可以在家做做椅子操、弹力带训练等,同样能达到锻炼效果。
3、社交型运动更有趣
参加广场舞、门球等群体活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愉悦心情。
运动本应是促进健康的方式,但选择合适的时间、强度和方式同样重要。特别是对65岁以上的朋友来说,更需要根据自身状况调整晨练习惯。记住,最适合自己的运动,才是最好的运动。从今天开始,让我们用更科学的方式拥抱健康生活。